首页>要闻 要闻

金字塔尖上的人才为何难冒出来

2015年11月12日 09:16 | 作者:赵婀娜 刘 阳 | 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 

  找准高精尖缺人才匮乏的“痛点”和“难点”

  其实对于“高精尖缺”人才培养的瓶颈与症结,我们早在30多年前已经有所认识和反省,一些大学也开展了一流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验,但效果却不令人满意。

  1984年浙江大学率先创办以培养工科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的教改试点班——混合班;进入21世纪后,我国政府把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摆在了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教育部等有关部门鼓励、引导和规范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如2009年,教育部、中组部、财政部联合启动了“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在学生遴选、教师配备、培养模式等7方面进行改革;2011年,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启动“设立试点学院,开展创新人才培养试验”工作,大学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进入全面探索和实践时期……

  有学者分析,应该说,这几种尝试与探索对唤醒整个社会的人才意识,为国家迅速培养一批基础科学人才起到了积极作用,也为我国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遗憾的是,我们在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依然遇到一些困惑,比如,从冒尖的程度上看,“平而不尖”的状况在相当程度上仍然存在,独占鳌头者为数寥寥,尤其在科学研究领域成为领军人物的并不多。所培养出的人才距离学术大师、兴业英才、治国栋梁的期望仍有较大差距。

  探究原因,如何让一流人才的“苗子”真正“冒”出来是“痛点”所在,同时,批判性思维的不足,“志趣”的缺乏,为短期功利目的而学,缺乏远大的专业理想和持之以恒的学术动力也是困扰人才培养的难题。此外,国际视野不够、知识结构相对单一、动手实践能力不足、对国际规则不熟悉等也都是困扰拔尖创新人才与领袖型人才成长的“难点”和“痛点”。

  “一流人才培养是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培养理念、课程设计、教学管理、成长环境、发展平台、考核评价、持续发展等一系列问题,最重要的是,需要国家的顶层设计,要推动人才结构战略性调整,突出‘高精尖缺’导向,更大力度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紧缺的人才。”一位曾长期担任大学党委书记的部委领导指出。“人才培养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不能等到人才匮乏已经成为明显短板时才后起追赶,而应未雨绸缪、提前筹划。”浙江大学相关负责人分析。

  能够引领国际科学发展趋势的战略科学家,有望推动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的科技领军人才,具有国际化管理创新和跨文化经营能力的企业家人才,战略规划、风险评估、资本运作、国际投资等领域的高层次专门人才,通晓国际经济运行规则、熟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策法律制度的复合型人才……如何让他们真正“冒”出来?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将继续探讨。

 

 

编辑:巩盼东

关键词:国际竞争 人才竞争 金字塔尖上的人才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