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天下 天下

纪念胡耀邦诞辰100年:他向年轻人敞开大门

2015年11月18日 10:32 | 来源: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 

班级的第39个人

过去的廼兹府大街关东店20号,是胡耀邦任职团中央书记时一家人住过的地方。那里是个普通的四合院,有多处掉皮的朱红油漆大门坐西朝东。无论是虚构的镜头,还是现实里,这个大门经常是敞开的,尤其是对青年。

胡耀邦的工作方式比较特别,他不大去机关上班,而是习惯将人约到家里来谈话、汇报工作和研究问题。他的书房和客厅,几乎成为团中央的另一个书记处办公室。女儿回忆,家里常常一屋一屋的人, “屋子里经常烟雾腾腾,像失了火似的”。

曾任中国青年报社社长兼总编辑的孙轶青是胡耀邦家的常客。他曾说:“我们团报和中国青年杂志社的同志,都爱往耀邦同志家跑,他谈话思想火花迸发,而且可以吃他家所有的东西。”

访客们一来,胡耀邦就让公务员把家里的香烟、瓜子、糖果等所有能吃的都拿出来招待客人,炊事员就不停地烧水沏茶,忙着给他们做饭。

“中午一过11点,下午过了5点,父亲必定留大家吃饭,这好像已经成了我们家的习惯,直到现在也没有改变。”女儿李恒回忆说。

进胡耀邦家院门的人,不分身份、行业和职务,有党政军高级干部,也有普通司机和工人。

有一次,在北京第三建筑工程公司当副经理的张百发去看望胡耀邦。谈完话已经11点了,胡耀邦照例留他和司机一起吃饭。那个司机觉得跟领导一起吃饭不自在,胡耀邦看出来跟他说:“你是工人阶级嘛,同工人阶级一起吃饭,我感到光荣!”听到这话,司机一下子轻松了起来。

应酬客人曾经成为胡耀邦一家最大的经济负担。“说起来可能没有人会相信,‘文革’前的十几年,父亲虽然工资待遇很高,但我们家一直未能摆脱欠债的窘境。”女儿李恒在书中写道,“仅父亲接待客人、买书和抽烟这三项,他的工资就经常入不敷出。秘书和公务员常常到机关去借,通常是月初发工资时还账,月末又再去借。”

胡耀邦有时走出门外主动跟青年交朋友。1955年,胡耀邦出差到广东,在火车上,他走进一节坐着很多大学生的车厢,和学生们聊上了,一聊就是一个多钟头。后来,大家才知道这个前来交谈的人是团中央书记。

在年轻人中间,胡耀邦的魅力显而易见。秘书高勇透露了一个细节:“严格地讲,耀邦的口才不是很好。因为他有点口吃。”

胡耀邦在讲话时,有时一会儿坐着,一会儿又站起来,而且爱打手势,“是为了帮助自己更好地讲话”。

但往往人们会忽略或者发现不了胡耀邦可能会有的小尴尬。“耀邦感染力极强,擅长抓住青年的典型语言。”高勇说。

高勇模仿胡耀邦当年跟石景山钢铁厂几个年轻工人讲的一段话:“青年的思想是解放牌的,青年的决心是永久牌的。”当时,解放牌汽车和永久牌自行车,是年轻人向往的民族品牌。

胡耀邦对青年语言的信手拈来,源于对青年的熟悉。有段时间,许多高校团委请胡耀邦去作报告,他都一一答应下来。秘书见他太忙,劝他谢绝一些。他说,平时跟学生们接触太少,现在人家请上门来,想见见面,听听讲话,是合情合理的,他们有这个权利,我们有这个义务。

有几次他约定的去大学的时间,正好赶上人大常委会或者政协常委会期间,他都会向会议请假,再赶赴大学去跟学生见面。

当时,团中央有一个“六级办支部”的做法,是为了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身为第一书记的胡耀邦带头办起了团支部。他选定了北京大学中文系59级一班团支部作为他的联系点。

有一年的正月初二,胡耀邦请这个班团支部的学生到他家里做客。当时,正值三年困难时期副食品极其短缺,直到20多年后那些学生还记得,在耀邦同志家吃的是烤兔肉和烤花生。

1964年,胡耀邦已到陕西工作,但还是想办法见一见即将毕业的这个班的同学。消息传出来后,不仅这个班,整个北大中文系,班班都要求见胡耀邦。最后,学校决定这个年级的各班都可以派代表,去团中央机关参加接见。

学生们一到团中央机关,胡耀邦很快被团团围住。临别时,年轻人把事先准备好的校徽别在胡耀邦胸前,送给他留念。

胡耀邦微笑着问:“你们班现在多少人?”学生们回答:“38个人。”

胡耀邦高兴地说:“现在是39个了。”

编辑:玄燕凤

关键词:胡耀邦诞辰100年 胡耀邦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