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集·言论集·言论

屠呦呦:中医的好东西可以通过科研手段实现中西医结合

2015年12月07日 10:08 | 作者:李玫忆 刘仲华 王娜 | 来源:人民网-科技频道
分享到: 

屠呦呦答记者问  人民网刘仲华摄

屠呦呦答记者问 人民网刘仲华摄


人民网斯德哥尔摩12月6日电 当地时间6日下午14点,在斯德哥尔摩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诺贝尔大厅,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新闻发布会如期在这里举办。不出所料,屠呦呦的出席吸引了媒体极大的关注。面对各媒体的提问,屠呦呦一再强调:“我获奖没什么,希望大家更多地去关注,去研究如何应对疟疾的抗药性。我也会继续搞我的科研,为人类的健康做贡献。”


因为获奖的是中国的屠呦呦、日本的大村智、有着爱尔兰和美国双重国籍的威廉·坎贝尔,所以到场的记者大多是亚洲面孔。诺贝尔大厅外的旗杆上飘扬着中国、日本、爱尔兰和美国国旗。


13:30分后,记者已基本就位,各种“长枪短炮”架起在会场中心后,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在校学生被允许进入会场,只能容纳不到200人的诺奖大厅一下子座无虚席。13:58分,医学院新闻官安娜玛丽在现场轻轻的一句“他们来了”,全场立时鸦雀无声,随之进入会场的是大村智和威廉·坎贝尔。两人落座后。新闻发布会的主持人,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委会秘书长乌尔本·列达勒请大家等待屠呦呦几分钟。然后屠呦呦在翻译的陪同下,从大厅上方另一个入口慢慢走进。


屠呦呦进场入座 人民网刘仲华摄

屠呦呦进场入座 人民网刘仲华摄


刚刚落座的屠呦呦显得很疲倦,但回答了几个问题后,就恢复了精神。现场记者明显对她充满好奇,大多数人都会向她提问,翻译不断轻拍她的手臂提醒她慢点回答,她还倔强地推开他的手。


回答记者关于获奖之后的感想和变化,屠呦呦说道:“当年接受研制抗疟疾药任务时,是因为当时疟疾对人类构成重大威胁,是个世界性问题。那时就想着要努力完成任务,而不是考虑其他问题。现在我得奖了,也没有考虑个人的荣誉等问题,青蒿素是个全新的化学结构,关于它的研究远远没有完成,它还能治疗其他疾病。关于青蒿素治疗疟疾也有提高的空间,现在它出现了一些耐药性。我关心的是这个,而没有考虑我个人得奖以后会怎么样。我对那些不太感兴趣。”


如此关心疟疾的抗药性,是因为当年研究抗疟药的大背景就是原有的抗疟药都产生了耐药性,没有可用的治疗手段,大量疟疾患者死去,研究任务非常紧迫。而现在一些其它的中医药领域也有类似的发掘中国古方的工作在做,例如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领域。屠呦呦此次获奖是中国科学家第一次获得诺贝尔科学奖,她的获奖很可能对中国科研创新体制是一个激励。“我希望青年科研工作者不仅在医药领域,而且在各个领域都能加强创新,开发出更好的产品。在医药领域,中国中医有很多很好的东西,我们可以通过现代科研手段实现中西医结合,从而发现更多新药为人类健康服务”,屠呦呦如是说。


三位获奖者(左起 大村智,威廉坎贝尔 和屠呦呦)在新闻发布会现场 人民网刘仲华摄

三位获奖者(左起 大村智,威廉坎贝尔 和屠呦呦)在新闻发布会现场 人民网刘仲华摄


而面对本网记者关于“是否享受自己在这个领域所作出的长期努力和艰辛的研究过程”的提问,3位获奖者给出了各自不同的答案,展现了不同国度的科学家们对待自己的研究成果的不同态度。


屠呦呦的回答带着中国科学家惯有的奉献精神:“发现的过程很不容易,一直到现在持续了40年,这个工作没有完,还有新的发展的可能,我们是为了人类健康在服务。” 来自欧洲的威廉回答则更轻松:“研究的过程非常漫长而且很艰辛,但是就这些工作本身所具有的那些挑战性和攻克难关的过程对我们来说就有足够的吸引力。当然,如果研究成果能够对人类做出贡献,并且通过诺贝尔奖项这种形式来表彰它对人类的巨大用途,那是额外的回报,再好不过了。”谦虚是日本科学家的特色,大村智说:“我在这个领域研究很久了。很久之前我的导师跟我说,你应该去斯德哥尔摩。那个时候觉得斯德哥尔摩是个好遥远无法触及的地方。我曾经去过非洲并且意识到我研究的药品能够拯救这么多人的生命,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但是,我还是从来没有想过我会因为这个获得诺贝尔奖。”


发布会持续了50分钟后,主持人乌尔本感谢3位获奖者和媒体记者的参与,宣布因为获奖者身体原因,发布会到此结束。屠呦呦在随从的陪同下,离开了会场。现场留下威廉和大村智,日本记者立刻围上大村智用日语开始了采访。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屠呦呦 中医 中西医结合 科研手段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