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建议 建议

北京市政协建言"十三五"纪实 凝聚心力倾注每一个发展关键点

2016年01月18日 10:14 | 作者:包松娅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未来五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冲刺时刻,也是北京落实中央决策部署,转变发展方式、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关键时期。编制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无疑是过去一年北京市的一项重要任务。

这一年,北京市政协以落实协商年度工作计划为重点,把为“十三五”规划编制建言献策作为2015年履行职能的重点,成立了由北京市政协主席吉林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确立9个专项课题,组织经济委员会、科技委员会、城建环保委员会等8个专委会和办公厅、研究室两个综合部门共同参与,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与此同时,北京市政协还面向全体委员开展“我为北京市‘十三五’规划编制献一策”活动,分专题开展6次网络议政,并借用“外脑”成立专家组。通过增加协商密度、丰富协商内容、创新协商形式,使政协在每一个方面的涓涓“溪流”最后汇聚成为建言“十三五”的滚滚“洪流”。

疏解非首都功能要“瘦身”又要“健体”

2015年初,北京市政协首份年度协商计划出炉,这是中共北京市委给市政协制定的协商计划,在历史上尚属首次。

在这份沉甸甸的协商计划表上,包括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在内,京津冀协同发展、城市总规的修改、国家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等10个重点协商议题,聚焦了全市中心工作,也囊括了北京在现阶段发展中遇到的重大课题。

面对市委交给政协的“协商大单”,700多位市政协委员迅速行动起来,深入调研论证,积极建言献策。

在编制“十三五”规划的若干议题中,人口规模控制一直是热点问题之一。长期以来,北京的人口规划一直陷于“屡设屡破”的恶性循环。《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到2020年,北京全市常住人口要力争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其中城六区(东城、西城、海淀、朝阳、丰台、石景山区)常住人口在2014年基础上每年降低2-3个百分点,争取到2020年下降15个百分点左右。如何创新人口调控机制,确定北京“人口上限”和“下降指标”?剥离非首都功能是关键。

要破解北京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矛盾,解决“城市病”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离不开规划引领。2015年,北京市政协围绕《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的修改展开了专题协商工作,这也是《总体规划》修改协商议政工作的第二阶段。早在2014年,市政协已经围绕调整疏解非首都功能、建立“三规合一”机制、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推进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及创新《总体规划》实施机制等五个方面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形成了5份专项调研报告。这些意见建议与近年来市政协专题调研的成果,都作为第二阶段专题协商工作的阶段性成果,不断充实到最终形成的意见建议中。

进入2015年之后,市政协各相关专委会又围绕总体规划修改需进一步研究的9个问题,分别以座谈会、电话和网络等方式广泛征求各界对《总体规划》修改工作的意见,收集各种意见建议1732条。委员们建议,应加大北京中心城功能疏解力度,不符合首都战略定位的劳动密集型、资源依赖型的一般制造行业,非科技创新型企业,区域性物流基地、区域性专业市场,部分教育、医疗、培训机构等社会公共服务功能应转移或迁出;重新梳理并细化每个区县的功能定位,明确与区县功能相匹配的区域规划和发展重点。

“最重要的是既要瘦身又要健体。”市政协科技委员会主任申建军说,这是有序做好疏解与腾退土地再利用的关键,要在全市范围内统一谋划,对所有腾退地块通盘考虑,按城市功能定位合理使用,做好经济、空间结构调整与功能疏解的加减法。

疏解非首都功能、控制人口、缓解资源环境压力要有更大空间,需要经济发展的适当“让位”。委员们建议,要把绿色GDP作为“十三五”规划的重要指标,这方面北京有基础、有需求,应当率先作为。同时,应把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作为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指标。

北京大学教授杨开忠则提出北京“十三五”规划应该明确地提出双疏解战略。“从世界的疏解经验和首钢的疏解经验来看,单纯强调疏解工作单位和工作岗位是行不通的,其结果可能导致城市更加拥挤,环境问题更加严重。因此在强调工作单位、工作岗位疏解的同时,要把家庭的疏解明确提到战略高度上,实行职住双疏解战略。”

针对以往多个规划“相互打架”的情况,委员们还提出要将城市《总体规划》中基于资源环境容量确定的各项指标,纳入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内容之中,增强对北京市城市发展的调控力度。加强“多规合一”的法制监督力度,建立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的全方位监督体制。

一株植物,修剪枝蔓,主干才能长得更强壮。一座城市也是如此。

助推京津冀协同发展之路

一个城市的发展从来不是“单打独斗”可以完成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成为重大国家战略,协同发展也成为北京“十三五”绕不开的关键部分。

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内容,北京市政协城建环保委员会、科技委员会等会同相关科研院所、院校,就推进京津冀生态环境建设、交通一体化建设、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等课题进行了专题调研,拿出了多份专项报告。

调研组认为,京津冀协同发展要统一规划已成为共识。就各方极为关注的生态环境保护而言,提出坚持一张图(统一规划)、一条线(生态红线)和一本账(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

“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先行。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完成非首都功能的疏解,更好地支撑区域的协同发展以及在人口密集地区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的需要。”北京市政协副主席赵文芝表示,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在发展思路上,要立足于解决首都大城市病问题,疏解非首都功能,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先发展模式。

委员们认为,交通一体化的近期目标是紧紧围绕非首都功能的疏解,重点抓北京与首都功能疏解区之间主要通道的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快人口、产业向周边地区的疏解。中期目标侧重完善综合交通体系的功能层次和结构布局,加快区域内主要大城市之间的城际铁路的建设,实现京津保地区1小时交通圈。远期目标是基本形成网络化的综合交通体系和一体化的服务格局。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赖于科技创新

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是中央赋予北京的新定位,科技创新是北京“十三五”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抓手。

在推进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过程中,首要和最困难的任务是建立市场导向的创新体制机制。“科技创新中心的形成归根到底要由市场说了算,所以要在发展理念上进行变革和革新。”北京市政协委员、市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研究员马一德指出,北京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一定要建立市场化的发展理念,用市场眼光看到市场发展和市场需求,进一步让创新主体、创新要素、创新人才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充分活跃起来,形成推进创新的强大活力。

换句话说,推进科技创新,归根结底是为了向高精尖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高端化、服务化、集约化、低碳化是产业转型的要求”,北京市政协科技委员会和部分民主党派北京市委联合组成的专题组在系列调研后提出,调整首都产业结构要走高精尖发展之路,形成高端引领、创新驱动、绿色低碳的产业发展模式。

在对接中央在京科技资源、建立科技人才高地方面,委员们认为要把中央在京创新资源和市属资源统一规划、统一推进,在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上形成合力。要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引进制度,支持、引导企业和社会力量,加大引进人才的投入,利用市场机制开拓海外人才引进渠道。

……

长达7个月的时间里,北京市政协围绕建言“十三五”共组织开展情况通报、调查研究、视察考察、座谈研讨等各类活动100余次,参加的政协委员、党派团体成员、专家学者等达2100多人次,汇集的意见建议不胜枚举,为编制好北京“十三五”规划提供了宝贵的智力支持。“这其中的每一条意见建议,都不是简单的一个观点或一句话,那是多少政协委员参与了多少调研思考多少问题后得到的结晶。”王守法委员说出了大家的心声,而其实在每一个关键发展阶段,助力首都发展大计,政协一直在路上。

编辑:薛鑫

关键词:北京市政协 "十三五" 协商 履职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