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善用传统节日涵养核心价值

2016年02月18日 16:15 | 作者:王全书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传统节日的民间性和群众性利于核心价值观的推广,传承性和周期性利于核心价值观的养成,休闲性和娱乐性利于核心价值观的践行

春节假期一过,刚上班,又听到不少抱怨声:“每次过年都像打仗,太累了”、“春节除了吃喝还剩什么?”传统节日似乎早已被标签化为休息日、休闲日、吃喝日、旅游日,从而导致了民众情感上的疏离。

我国的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年节,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传统节日的民间性和群众性利于核心价值观的推广,传承性和周期性利于核心价值观的养成,休闲性和娱乐性利于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传统节日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宝贵资源和重要抓手。

一是使传统节日文化在涵养核心价值观中活色生香。传统节日本来应该是展示社会新风的橱窗,但餐桌上斗酒豪饮、高速路上抢占应急车道、景点乱扔垃圾等等不文明现象,每每给节日“添堵”。鉴于此,建议在传统节日广泛开展“践行价值观文明我先行”活动,大力倡导文明餐桌、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服务、文明执法,使蕴含在传统节日里的美德,如春节的辞旧迎新、祝福美好,清明节的慎终追远、缅怀先人,端午节的家国情怀、爱国精神,七夕节的忠于爱情、家庭和睦,中秋节的阖家团圆、喜庆丰收,重阳节的尊老敬老、厚德仁爱等等,在涵养核心价值观中活色生香。

二是突出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思想底蕴。在一些地方,传统节日被商业化包装成了文化的空壳。豪华的月饼、天价的粽子、高档的烟酒遮蔽了传统节日深厚的文化价值和精神底蕴,内涵、韵味渐趋稀薄。而一些年轻人热衷于过圣诞节、情人节等洋节现象的背后,则是价值观的角力和文化软实力的较量。建议立足“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阐发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感受节日文化的博大精深,赋予传统习俗以时代精神,突出春节之喜庆、清明之缅怀、端午之追忆、七夕之忠贞、中秋之团圆、重阳之敬老,以唤醒大家沉睡的记忆、对中华文化的自觉自信和对民族精神的高度认同;大力开展节日民俗、经典诵读、放歌、书赞、诗颂、说唱等活动,深入挖掘阐发传统节日蕴含的讲仁爱、重民本、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的时代价值。

三是让传统文化更接地气。建议通过一系列雅俗共赏、老少皆宜、参与面广、趣味性浓的传统节庆活动,如春节贴春联、大拜年,元宵节逛灯会、庙会,清明节网上鲜花祭祀、为革命烈士扫墓、重温入党誓词、主题团日队日,端午节赛龙舟、划旱船,中秋节家庭团圆、社区赏月,重阳节登高、赏菊等,推动传统节日与现代生活相融合,使传统节日热在基层、热在百姓、热在青少年,从而更接地气。应拓宽参与渠道,用有奖征集、有奖转发、随手拍、微公益等喜闻乐见、简便易行的方法,吸引公众参与,让活动覆盖机关、企业、农村、学校、社区,使传统节日在传承中赓续、在挖掘中拓展、在参与中弘扬。

最后,政府的主导、推动作用应当加强。曾记得,邻居韩国“江陵端午祭”成功申遗,极大地刺激了我们的文化神经,引发了一场“端午申遗”之争。建议政府加大中华传统节日申遗力度,避免与韩国“端午申遗”之争的尴尬;像制定出台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法定节假日那样,由政府颁布相关的政策、法律,并加以灌输、实施;各级领导干部既应成为传统节日的倡导主体和组织主体,更应成为实践主体和示范主体;各级各类传媒要通过举办特别节目、专题专栏、文化视点,办好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报道节日活动,普及节日知识,展示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应创新节日活动的内容、方法、载体,推动传统节日成为人们心目中的爱国节、文化节、孝老节、仁爱节、节俭节、绿色节、情感节。

(作者系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传统节日 涵养核心价值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