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医讯同期声医讯同期声

“号贩子”形成原因复杂 治理要治本

2016年02月23日 08:54 | 来源:经济日报
分享到: 

为治理“号贩子”,北京相关部门和各大医院联手“放大招”。卫计委部署调整医院考核指标、试点知名专家团队工作模式;医院自查自律,加强号源管理;公安部门也组织起时间跨度近一年的专项打击行动。一系列举措显示出有关部门维护患者利益的决心,效果如何值得期待。但是,“号贩子”形成原因复杂、牟利手段多样,想要彻底根除顽疾,并非那么容易。

不仅是医疗领域,这些年来,有关部门各类打击“黄牛”“贩子”的行动一波接着一波,动用了不少社会公共资源,但声势浩大的行动之后,一些领域的“黄牛”“贩子”却屡禁不绝,再严格的监管执法、再严厉的舆论声讨,都挡不住其死灰复燃。归根结底,还是没抓住病根,没从根本上铲除问题滋生的土壤。

通过观察可以发现,被倒卖的不论是看病专家号,还是火车票,都有一个共同特征——资源稀缺、价格过低。就医院挂号来说,目前北京部分三甲医院普通号费用4.5元,其中只有0.5元是挂号费,其余4元是诊疗费,即医生用多年积累的学识和经验,对患者病情作出诊断、提供治疗方案的费用。这如何能够反映医疗资源的稀缺程度,反映医疗诊断的真实价值?专家号的情况更是如此。一方面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另一方面是可观的利润空间,“号贩子”怎会不趋之若鹜?

可供对比的是,这两年火车票贩子逐步减少,相关部门持续高压打击固然功不可没,但更重要的是我国铁路运力大跨步提升,高铁发展迅猛,管理更加科学,资源稀缺、价格过低这两个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从这个逻辑来看,“号贩子”是一系列问题的结果而非原因,是症状而非病根。即便痛打“号贩子”取得了成效,只要部分医疗资源稀缺的情况仍在,价格难以体现诊疗价值的矛盾仍在,“号贩子”就有卷土重来的可能。

铲除“号贩子”的病根,最终还是要靠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长期来看,需解决医疗资源不均衡的难题,在实现资源合理配置的同时,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短期来看,就需进一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大力推动医生多点执业;适当调整诊疗费用,尊重医生价值;扩大社会保障和商业保险覆盖,减轻患者负担;提升号源管理水平,完善转诊机制等。

当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是个世界性难题,绝非一蹴而就,但就目前情况看,并非没有逐步推动的抓手。专项整治等治标之策要坚持,治本之策更要抓紧推进,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以及相关政策研究部门都需再加把力,多研究、多试点、多推动,把这个群众关切的大问题一步一步解决好。



编辑:赵彦

关键词:号贩子形成原因 治理方法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