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清末民初交通出行:由奢侈变得大众化

2016年02月27日 17:27 | 作者:蒋建国 | 来源:羊城晚报
分享到: 

轮船和火车票价分三六九等,以适应不同的消费需求


广三、广九等铁路开通后,乘坐火车更是成为民众在珠三角一带出行的首选交通工具。铁路公司为吸引普通民众乘坐,也定出了较为适中的票价。据《粤海关报告汇集》记载:1904年广三铁路的票价是——“往佛山三等车费每人一毫五仙(毫洋),往三水则五毫五仙”。一毫五仙即毫洋0.15元,折合人民币六七元,相比于当时的收入水平,票价不贵,一般旅客尚可接受。


据1911年11月18日《光汉日报》上的交通广告记载,广九铁路票价是:广州至香港,头等票为五元四毫(毫洋),二等票为二元七毫,三等票为一元三毫五仙。香港九龙至东莞石龙,头等票为三元六毫(港洋),二等票为一元八毫,三等票为九毫。


当时,广州的本位币为毫洋,广州交通部门是按毫洋定价的,同时代的香港交通则按港洋定价,港洋也在广州流通。


据1912年5月6日《民生日报》上的交通广告记载,粤汉铁路票价是:广州黄沙至英德连江口,头等票为三元一毫五(毫洋),二等票为一元九毫,三等票为一元零五仙。


交通部门将火车票划分为三等,考虑了旅客经济承受能力和交通消费的实际状况。不同等级的车厢和票价,提供的设施和服务有很大的区别,三等车票仅为头等票价的1/2至1/4,旅客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选择相应等级的票价。票价作为身份符号,为旅客划分了三种消费空间,也对旅客进行了身份上的“鉴别”。


民国初年,广州开往香港、澳门、阳江、惠州等地的客轮班次较多,各类客轮由于速度、设施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往同一目的地的客轮之间,票价之间存在很大差距。


据1912年5月6日《民生日报》上的交通广告记载,广州往香港的客轮价钱分别是这样的:当时最豪华的“香山轮”和“河南轮”,其豪华舱“餐房”票价为六元,二等舱“唐餐楼”二元,三等舱“尾楼”一元,四等舱“大舱”为三毫。


另一条“哈德安轮”,票价稍低,其豪华舱“餐房”价格为五元,二等舱“唐餐楼”一元六,三等舱“尾楼”八毫,四等舱“大舱”二毫。


最便宜的是“海通轮”、“海明轮”、“永汉轮”,它的头等舱“餐房”票价为二元,二等舱“唐餐楼”八毫,三等舱“尾楼”五毫,四等舱“大舱”一毫半。


相对于火车,旅客对轮船旅行方式的选择更多,由于轮船本身档次具有较大的差距,选择不同轮船和航班,票价上有很大区别。四种不同层次的票价相差悬殊,“餐房”与“大舱”相比,票价可以高出20倍。


此外,轮船“大舱”的票价,比三等火车票也要低4倍以上,这对于低收入阶层而言,选择坐最低等的“大舱”,可以节约一笔开支。此外,轮船提供的高级舱“餐房”,比火车头等座位更为奢华,适合有钱的消费人群。因此,两种交通工具各有所长,而不同的消费层次,适应消费能力不同的旅客,设计可谓人性化。


报纸成为民众获取交通信息的重要途径


当时,城市公共机构并没有发布交通信息的功能,报纸成为民众获取有关出行信息的极为重要的途径。早在鸦片战争前,澳门出版的《蜜蜂华报》就有轮船航行信息的报道。


鸦片战争后,1855年在香港出版的《遐迩贯珍》第一期就有汽船出发的广告,之后,《香港船头货价纸》、《香港中外新报》等报刊都有船行信息的广告。


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省港之间已经有机动轮船航班,但由于当时广州报刊较少,对航运信息报道不多。值得注意的是,同治四年(1865年)十一月至十二月,《中外新闻七日录》连续3期刊登了港省澳火船公司的航行日期,该公司拥有“金山”、“辉也得”、“白云”三艘机动船。航行日期为:“‘金山’火船准以礼拜二、礼拜四、礼拜六由港上省、礼拜一、礼拜三、礼拜五由省下港,俱早九点钟开行。‘辉也得’火船准于礼拜一、礼拜三、礼拜五由港上省,礼拜二、礼拜四、礼拜六由省下港,亦以早九点开行,‘白云’火船除礼拜日不开行,每日以早八点由澳来港,下午两点由港往澳,依期不误”。


也就是说,在1865年,除礼拜日之外,每天都有来往于香港广州之间的航班。


令人遗憾的是,此后出版的《中外新闻七日录》,不再刊登轮船航行广告。


创办于1898年的《岭海报》,对轮船航行信息非常注重,每期都设有《入口船头》、《各船开行日期》专栏,详细介绍进出广州的轮船航班。航行于各国间的轮船主要有英、美、德等国的商船,以装载货物为主。而航行于国内的轮船,则多属于洋行。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月的一则《各船开行日期》的广告说:“往安南、西贡火船名‘刁打剌士’,十四日开行,广发公司;往上海火船名‘龙士’,十四日开行,禅臣洋行;往暹罗火船名‘德生’,十四日开行,华商;往星架波、孟米火船名‘加兰地亚’,十五日开行,山打洋行……”


这则交通广告总共列出了未来20天左右开往国内外的30个班次的轮船(当时的轮船多是客货混装),为商家和旅客出行提供了较为详尽的信息。


报纸也注重火车行程方面的信息,经常在显眼位置刊出火车开行时刻表。如《光汉日报》1911年12月5日刊登广州至香港之间的火车时刻表:“第一次快车,上午七点十一个字钟开行,至十二点八个字钟到香港;第二次快车,下午二点五个字钟开行,至七点五个字钟到香港。”每天两次的往返火车,使粤港之间往来较为方便。


到了民国初年,《民生日报》等报纸开设专版介绍广州交通信息,名为《广州交通一览表》,包含了广州至各地的轮船、火车往返时刻表。当时开通的粤汉、广三、广九、新宁、潮汕铁路主要站点的开行时间都有详细披露。


这类交通广告往往占据报纸的一个版面的篇幅,尽管要收一定的广告费用,但与一般商品广告费用相比,较为低廉,因为其中包含有“公共利益”的成分。


编辑:陈佳

1 2

关键词:清末民初 交通出行 由奢侈变得 大众化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