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6全国两会专题报道>人物2016 人物2016

朱永新:追随伟大的灵魂

2016年02月29日 15:24 | 作者:朱永新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真正系统地阅读教育学心理学著作,是在上海的那两年。给我们开课的老师,都是大师级的人物,华东师范大学的陈桂生教授、邵瑞珍教授,上海师范大学的李伯黍教授、陈科美教授、燕国材教授、吴福元教授等。吴福元教授是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原理》等重要著作的翻译者,我们的心理学原著翻译课程,就是他手把手教的。燕国材教授,则把我带进了中国心理学历史的领域。那两年,我比较系统地阅读了从《尚书》、《周易》、《论语》、《孟子》、《春秋繁露》、《论衡》、《韩愈集》、《柳宗元集》到《二程集》、《张载集》、《陆九渊集》、《朱子语类》、《四书集注》、《陈亮集》、《叶适集》、《王船山全书》、《戴震集》等中国古代经典,以及顾树森、毛礼锐、陈景磐等人的中国教育史著作。这为我1990年完成近100万字的《中华教育思想研究———从远古到当代中国教育科学的成就与贡献》一书奠定了基础。


1997年底,我离开了大学,到苏州市政府担任分管教育、文化和社会事业的副市长,我的读书范围更加广泛了。首先,我为自己订阅了分管领域的主要报纸和刊物各一种,如《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中国文化报》、《新闻出版报》、《中国妇女报》等,了解这些领域的动态与情况。其次,我开始阅读管理学与经济学的一些书籍,《有效的管理者》、《西方管理思想史》、《一分钟经理》等,很长时间是我的案头书。我主编的国家“十五”重点教材《管理心理学》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个时期的阅读。为了完成博士后的课题,这个时期,我还阅读了大量关于城市管理的论著。在本世纪初叶,我带领博士生、硕士生团队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心智——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及其现代价值》,成果达120余万字,并且在2015年获得了中国软科学奖。


2002年,新教育实验在苏州玉峰实验学校正式启动。我的阅读生活有一部分与新教育实验的进展紧密地联系起来,与新教育共同体的阅读紧密结合起来了。读《从优秀到卓越》,我为新教育人写下了万余字的读书笔记《新教育,如何从优秀到卓越》,读《如何改变世界》,我对新教育实验的老师说《我们,也可以改变世界》……我的阅读不仅和写作紧密联系在一起,而且和新教育实验的行动也紧密相连。这些书不仅给我提供了养分,也给予我同行的新教育人提供了动力。随后几年配合新教育实验的进展,我不仅阅读了大量相关书籍,更反复、深入阅读了《复杂性理论与教育问题》、《儿童人格教育》、《教育人类学》《给教师的建议》、《教学勇气》、《第56号教室的奇迹》《幸福的种子》、《图画书》、《有效教学方法》、《学校是一段旅程》、《相约星期二》、《一生的学习》、《有效课堂》、《教学框架》、《夏山学校》等著作。


2002年,我和李镇西博士等创办了教育在线网站以后,读帖也成为我每天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天清晨,打开电脑,到教育在线与老师们交流,看帖、留言、发帖,差不多一个小时的时间,让我及时地了解教师的喜怒哀乐、所想所思。网络读帖是阅读生活的一种有效方式,我的许多人大建议案和政协提案,都直接来自于老师们的故事和建议。新教育实验开始以后,阅读老师们的生命叙事和成长史,也成为我读书的重要内容。几乎每一天,都会收到老师们希望我为他们即将出版的著作写序言的来信。2014年,我把这些序言编成了一本小书《教育的诗意———朱永新教育序跋录》。


2007年底,我调民进中央担任专职副主席。角色的变化要求我的读书生活也要随之调整,因此,我先后阅读了《大国的悲剧》、《世界是平的》、《美国精神的封闭》、《娱乐至死》、《大趋势——2020年的世界》、《货币战争》、《大国的崛起》、《六个为什么》、《灵魂不能下跪》、《人类的敦煌》、《苦难辉煌》、《中国震撼》、《领导干部国学大讲堂》、《曼德拉传》、《邓小平时代》、《看中国》、《论中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一大批政治理论书籍。


新教育实验发现,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阅读史,每一个职业都有其自己理想的阅读史。读什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们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所以,根据自己的职业和兴趣,选择一些能够帮助自己成长和发展的书籍,是我们每一个人必须努力学会做的事情。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总有一些伴随着我们前行的书籍,这些书,如日似月沿途相伴,让我们不再胆怯,不再孤单,坚定地行走着,跋涉着。


(作者系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叶圣陶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新教育实验发起人。)


编辑:邢贺扬

01 02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