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6全国两会专题报道>两会报告厅>政协工作报告>报告解读 报告解读

独家深度解析:2016年政协报告宗教领域的七大变化

2016年03月04日 00:23 | 来源:大公佛教
分享到: 



\

3月3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 新华社记者 丁林 摄

大公网讯(记者:王冠 胡月冉)2016年3月3日15时,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隆重开幕,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作《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经分析,大公网记者发现今年的《报告》全文中,共提及“宗教”16次,比去年多出6次,与2014年的15次、2013年的16次基本持平,并且首次提及“宗教慈善”、“培养宗教界中青年代表人士”、“加强同民族宗教代表人士的团结联谊”等方面的内容,并在8年来首次将“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睦”单列一节进行表述。

在“十三五”计划的开局之年,《报告》高度重视宗教界在我国政治协商、爱国统一战线等方面发挥的重要的作用,其中“七大变化”无疑将对我国未来的宗教领域和政协宗教界别等产生深远影响。

重大变化一:今年《报告》中将“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睦”单列一节进行表述。

2015年《报告》在“2014年工作总结”中的第四大要点“(四)坚持履职为民,促进民生改善与社会和谐稳定”内容下表述“致力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睦,就优化民族地区产业布局、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落实宗教教职人员社会保障政策、加强农村宗教事务管理等开展调研议政。”

2016年《报告》在“2015年工作总结”中第五大要点以“广泛凝心聚力,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睦”为标题,单列一节对2015年的宗教工作进行表述。这是自2009年以来,首次在《报告》中将“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睦”单列一节进行表述。可见国家和政府对宗教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也反映了过去一年中宗教界“凝心聚力”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更好地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编辑:薛晓钰

关键词:全国政协 政协 报告 俞正声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