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6全国两会专题报道>评论 评论

课程设置合理,男孩无须8岁入学

2016年03月04日 20:08 | 来源:新京报
分享到: 

其一,男生女生的天性差别、学习差别不是今天才被发现的,在教育学、心理学等研究中,以及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早已有基本共识。其二,在世界主要国家的教育实践中,还没有发现提高男生入学年龄的先例。

既然如此,解决男生女生学习差别的路径,恐怕不是从推迟男生入学入手,而是应该从现有的学习课程、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上来寻找。正如朱晓进委员所分析的,“从思维能力上看,女生好静,善于记忆和归纳,男生的思维比较跳跃,擅长演绎推理。”换句话说,不是男生不如女生,而是在记忆方面,男生不如女生,而我们的学习内容中需要死记硬背的东西太多了。而且,在同伴竞争中,处于裁判地位的老师往往根据成绩来褒贬学生,男生受到自信心的打击可想而知。

鉴于此,笔者认为,我们需要改变的,不是提高男生入学年龄,而是需要改变课程安排和学习方式。在我访学美国的有限经验中,知道美国小学的安排,记忆式的学习虽然都有,但在孩子的学习实践和学习时间中所占比例远低于我们。给我的一个突出印象是,他们极为重视孩子的体育锻炼,经常是整个下午都是体育课,让小孩子在操场上进行篮球、橄榄球等方面的学习,体育运动之多,超出我想象。那个时候,我才彻底理解为什么NBA的球员好多都是大学生,也才理解为什么美国电影中经常有跑步或健身的镜头。从小有基础,能养成习惯。

从这个角度来讲,回应男生女生差别的可能思考路径是,我们该如何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如何让学校能够适应孩子们的天性,该如何让更多的孩子,不论男生女生,不受到自信心的打击。毕竟,推迟男生入学这事儿,一不现实,二无先例可循。当然,不是说没有先例可循就不能干,而是说,目前还有其他更现实的解决路径。

任孟山(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访问学者)


编辑:刘文俊

01 02

关键词:两会 朱晓进提案 入学年龄延迟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