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6全国两会专题报道>评论 评论

“开放”故宫更需“收紧”管理

2016年03月05日 19:46 | 来源:人民网
分享到: 

根据单院长的介绍,“大修之前养心殿只开放了17%,大修之后超过60%的区域都会开放,游客可以入内参观,御膳房也将还原。”同时力争今年故宫向游客开放面积能够达到76%,到2025年达到85%,这样的开放,对于游客而言,确实一个值得庆祝和欣慰的消息。不管是从最大程度低保障游客游玩需求的角度,还是从展示历史文化遗产魅力、提升旅游供给侧服务水平的角度,故宫管理方逐步开放故宫的做法都让人称道,并值得肯定。这也是对公众旅游期望指数不断增高的一个理性回应。

但即便故宫方面开放积极性值得肯定,我们也不能忽视这样一个现实,那就是故宫开放绝非一说那么简单。按照单院长的说法,这需要内部自加压力去腾退占用的故宫建筑,比如工作用房大面积腾退等等,其压力和困难可想而知。但更大的压力和困难还不止这些。首先,对于故宫而言,其保护要求非常特殊和严格,稍有不慎,就会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和后果。因此,大面积开放故宫供游客参观游览,这给故宫方面最大的压力是管理压力。如何在既满足游客游玩需求又能兼顾故宫文化遗产保护中寻求平衡和到位,如何解决故宫开放后游客增加、古文物保护面临的难题,这更需要故宫去考虑和兼顾。其次,国内旅游市场不断升温,但游客素质却值得商榷。众所周知,游客刻字、随意而为等等不文明游览行为让人大跌眼镜,也让景区等苦不堪言,而以前曾经发生的铜缸刻字丑闻,更让人对故宫的大面积开放捏一把汗:随着更多游客的涌入,如果对游客的游览行为监管不到位,如果游客游览时的文明素养扔停留在以往的境界和层次,故宫文物保护、遗产保护等将面临让人担心的困窘。因此,对于故宫而言,“开放”是需要的,是必需的,但“开放”故宫更需“收紧”管理的到位。

首先是故宫内部自我管理的精细化到位。这不仅需要严格规范内部管理,更要科学借鉴世界各国历史文化遗产和文物保护等的现金经验和做法,以及现代化的保护手段的广泛运用到位。其次是对游客游览行为进行规范管理,并实心更精细化的引导和监管。除了要从技术上加强预防保护之外,更需要从行为引导、惩戒到位等角度去规范引导。比如加强游客教育宣传,引导人们理性游玩,科学游玩,尊重公众权益和利益。同时更要采取设立公益提示警示栏、在门票等载体上加强警示提醒、强化监管巡查和对违规违法行为进行惩戒等的行为跟进。这对于故宫而言,无疑又是一个管理上的收紧挑战。


编辑:刘文俊

01 02

关键词:开放故宫 两会 单霁翔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