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6全国两会专题报道>评论 评论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念好“三字经”

2016年03月10日 08:51 | 作者:毛同辉 | 来源:新华网
分享到: 

一是调,即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完善农业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做好“加减法”。“加法”是增加技术、人才等要素投入,增加供小于需的品种产量,要保护好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加大对农田水利、农机作业配套等建设支持力度,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减法”就是改变落后的生产方式,比如大水漫灌,就是实现对玉米等供需脱节品种的去产能,就是改变农业生产在地区、品种、品级等方面的结构性不平衡。

二是提,即农业生产的提档升级,就是要围绕习近平同志所说的“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提升农产品的质量水平。比如说,当前食品消费,人们一个很突出的诉求就是绿色、健康,因此农业生产就要适应城乡居民食品结构升级的需要,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提高消费者对国内农产品的信任度和忠诚度。

三是融,就是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在这方面,需要我们树立“大农业”的概念,既可以运用互联网思维,通过“互联网+”,拓宽农业产销的边界;也可以运用跨界思维,把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加工流通和农业休闲旅游等融合起来,培育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满足市场对农业多样化的需求,还可以让农业发挥出更大的正向外部效应。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但现代农业已不简单是这种机械、单一的种与收的关系,更需要关注市场缺什么、消费者吃什么以及缺多少、吃多少的问题。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通过对种什么、怎么种、种多少以及收获的东西怎么加工、卖给谁等问题的解决,来实现对市场规律的重视和遵循,从而有效提升我们农业的综合效益和竞争力。诚如习近平同志所说,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场硬仗。打赢这场仗,既需要我们尊重规律、把握规律的智慧,也需要我们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和耐心。

编辑:秦云

01 02

关键词:农业供给侧 现代农业 习近平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