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6全国两会专题报道>本网原创 本网原创

熊思东委员:建设“双一流”大学不是贴标签也不是撒香油

2016年03月10日 13:56 | 作者:李木元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双一流”建设的魂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先后搞过211工程和985工程,这两个工程为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水平积累了成功经验。但是成功了不等于还要继续。

熊思东认为,新时期要有新的调整和新的战略,建设“双一流”大学就是一个新的战略。不过,建设“双一流”大学不仅仅是资金投入,还需要政府、高校和社会的统筹,形成合力。具体来说就是中央政策引导、地方政府主体参与、高校要有内在发展动力、吸引全社会参与。

“建设‘双一流’大学的魂是注重内涵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不是简单地扩张规模,摊大饼。” 熊思东指出,提高大学内涵的根本途径是加强一流学科建设,一流学科多了,自然就会组成一个一流的大学。而要做好学科建设,必须在建立高素质师资队伍、开展符合国家和社会需求的高水平科学研究、建立好的工作平台以及深化改革等方面下功夫。

遴选追求公平但难做到一碗水端平

熊思东表示,建设“双一流”大学不是计划化经济时代的贴标签、讲身份,它是一个建设过程,不能用一把标准尺来衡量。不是说211工程大学和985工程大学就一定列入“双一流”大学建设序列,对于非211工程和985工程大学,只要达到水平,也可以纳入。

“要尊重每所大学发展的权利和愿望,但很难做到一碗水端平。” 熊思东认为,在注重公平公正的同时,也要从实际出发,考虑效率。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性是多年积累下来的,我们很难通过一两个建设周期彻底改变这种局面。“如果一个省来一个,就成了遍地洒香油,这叫不顾现实。

关于遴选机制,熊思东透露,有关部门做了很多的研讨,目前还没有确定,可能会在全国两会以后出来方案。

熊思东还表示,在遴选过程中,会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除了QS、TIMES、ESI,国内也有一个第三方评估机构,它不代表政府部门,也不代表任何大学。目前已进行了三轮评估,马上进入第四轮。“在评选过程中,为了保证公平公正,非现场评估要多于现场评估;非利益攸关方的评估会多于利益攸关方的评估;日常资料的收集积累会多于集中申报。”


编辑:孙莉姗

01 02

关键词:熊思东委员 双一流大学 人才培养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