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6全国两会专题报道>两会报告厅>最高法工作报告>报告解读 报告解读

让司法更加贴近人民群众

2016年03月13日 17:13 | 来源:人民网
分享到: 

3月13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周强院长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了《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这是首席大法官代表最高人民法院向全国人大报告工作、接受人大监督的重要活动。在全面依法治国的时代背景下,报告备受国内外瞩目,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报告的起草过程也成为许多人关心关注的问题。


一、 精益求精——报告前后修改30稿


对人民法院而言,2015年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人民法院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努力服务和保障经济社会发展;这一年,人民法院受理和审结案件数量再创历史新高,审判执行工作经受住了重大考验;这一年,人民法院认真落实党中央部署,深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这一年,人民法院进一步深化司法公开、加快信息化建设、推进阳光司法取得明显成效。


如何全面总结过去一年工作,如何顺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期盼,谋划好新一年工作?对于最高人民法院来说,是一件大事。2015年10月,以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领导及院长办公室同志为主体的工作报告起草组成立,正式开始报告起草工作。这差不多是每年的惯例,但起草组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随着依法治国的全面推进,人民法院工作受到高度关注。


最高人民法院周强院长对报告起草工作高度重视,亲自主持报告的起草和修改工作。在起草筹备阶段,周强院长即对工作报告的指导思想、总体框架、重点内容、写作文风等提出明确要求,强调报告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确立的新的发展理念和重大工作部署,把人民法院去年完成了哪些工作讲清楚;要交实底、出实招,如实把人民法院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好讲清楚;要回应社会关切,把人民法院如何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司法需求讲清楚。在征求意见阶段,周强院长对每一条反馈意见都高度重视,要求起草组认真研究吸收。在修改完善阶段,周强院长主持党组会专门研究讨论报告,并带领起草组反复研究、精益求精。春节期间,周强院长仍利用休息时间修改报告,节后上班第一天,即召集起草组研究修改报告,之后直到报告定稿,周强院长召集起草组研究报告数十次,提出许多新的思想观点和工作部署,从而确保了报告起草工作顺利开展。


最高人民法院沈德咏常务副院长十分重视报告起草工作。2016年1月24日,在全国高级法院院长会议上,沈德咏常务副院长要求各高院向人大报告工作之后,及时把各高院工作报告报送最高法院报告起草组,以便起草组及时了解各地情况。在报告修改完善阶段,沈德咏常务副院长利用一天时间,召集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与起草组一起逐字逐句讨论修改报告。


其他院领导也非常重视报告的起草工作,提出许多修改意见。一些院领导多次对报告提出修改意见,逐字修改,详细批注。


按照周强院长要求,为确保圆满完成报告起草任务,在筹备阶段,起草组制定了报告起草工作方案和工作台账,严格按照方案有序开展工作。起草组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政法工作会议文件,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党中央一系列会议精神和部署,着手起草工作。为确保报告总结工作全面详实,起草组前期广泛收集资料,梳理了最高人民法院2015年开展重要会议活动、制定司法解释和规范性文件、发布指导性案例和典型案例的情况,汇总了最高人民法院各部门提供的2015年工作总结材料。同时,起草组深入北京、陕西等多个省、区、市法院进行调研,了解各级法院的工作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并在全国各高级人民法院报送的工作总结和信息简报中挖掘有价值的素材。在此基础上,经过深入研究论证,科学谋篇布局,根据各方意见对报告反复推敲打磨,不断修改润色,经过30次修改,报告方才定稿。这30次修改是起草组呈报至院主要领导的次数,起草组内部反复打磨次数至少要多2倍。这是近年来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修改次数最多的一次。


几个月来,随着一次次讨论、一次次修改,工作报告逐渐呈现出一些鲜明的特点:


——司法为民根本宗旨贯穿全文。全面实施立案登记制改革部分明确提出“把方便带给群众、把困难留在法院”,推进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部分提出“让人民参与司法,让人民监督司法”,2016年工作安排部分要求“坚持以人民呼声为第一信号”,这些表述突出体现了司法为民根本宗旨。


——充分体现“狠抓落实”的精神。过去一年,人民法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政法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决议,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起草组始终将“狠抓落实”的精神贯穿报告起草全过程,报告最后一段明确提出“攻坚克难,埋头苦干,狠抓落实”,要求全国法院切实抓好各项部署的落实。


——既客观总结成绩,又坦诚指出问题。关于人民法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报告坚持“不回避、不遮掩”,如实归纳总结,提出的六个问题都是客观存在的,是人民群众非常关心的,也是人民法院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着力解决的重点问题。


——体现人民法院的历史担当。在部署司法体制改革工作时,报告写出“勇于担当,事不避难”。在部署执行工作时,周强院长主持专题会议认真研究后决定“向执行难全面宣战”,明确提出“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破除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藩篱”,彰显首席大法官的魄力、胆识和担当。


二、 汇聚民智——从569条意见中吸收132条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虽然只有18页,9900余字,但反映的是全国法院一年来的工作,内容涉及立案、审判、执行以及司法改革、队伍建设等诸多方面,可谓“简约而不简单”。因此,充分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建议,广泛汇聚民智民意,成为报告起草工作必不可少的环节。


1月底至2月底,报告分别征求了有关领导、部分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特邀咨询员、各高院院长、机关各部门的意见。到两会召开前夕,起草组共收到569条意见,经过汇总梳理和认真研究后,采纳了132条。


起草组根据征求意见中有关方面领导及各高院反馈的意见,对各地的重点和亮点工作进行了精细化的梳理,力求把各地法院一年来最突出的工作写入报告,回应地方代表关切。比如,一些法院审理了一批大案要案和典型案例,如周永康受贿、滥用职权、故意泄露国家秘密案,全国首例“斑马线罚款案”等;一些法院在审判执行工作中积累了好经验、好做法,比如四川眉山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经验、河南维护农民工权益经验、安徽诉讼服务经验、陕西富县“群众说事、法官说法”经验、涉军维权“鄂豫皖模式”等;一些法院积极参与司法改革试点,如第一、第二批司法体制改革试点、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试点、审执分离改革试点等,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等等。


再比如,有同志建议,报告加上推动用法治办法化解产能过剩,也有同志建议增加司法更好服务国家开放发展战略内容,这些意见充分体现了当前党和国家的施政理念,而且契合人民法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要求,报告充分吸收了这些意见。有同志提出,希望在维护妇女、儿童、老人合法权益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这一意见反映了群众呼声,也是人民法院长期以来的重点工作,因此,对于这一内容,报告着墨很多。刑事审判工作部分专列一段介绍严惩侵犯妇女儿童权益犯罪的情况,民事审判工作部分介绍了多地法院保护妇女儿童人身安全的司法实践,接受监督工作部分提到了根据代表建议加大对家庭暴力犯罪惩治力度,2016年工作安排部分明确提出依法审理涉及老年人、妇女、未成年人、残疾人等案件,积极开展家事审判改革试点工作。在报告有限的篇幅内,4次提到同一事项,并不多见,这是报告对于“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最好诠释。


三、 突出重点——报告36处提到“改革”一词


将2015年人民法院推进司法改革情况作为报告中一个独立的部分,是这次工作报告的一个重大体例创新。2015年是人民法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部署,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一年。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最高人民法院和地方各级法院始终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推动出台了一系列具有基础性、标志性、引领性的改革举措,改革共识不断凝聚,改革成效逐步显现。


为全面反映2015年人民法院深化司法改革情况,根据各方面的意见建议,报告一改以往“上一年主要工作”+“下一步工作安排”的“两段式”结构,采用全新的框架体例,分为三大部分,即“2015年依法履职情况”、“2015年深化司法改革情况”和“2016年工作安排”。 其中,“2015年深化司法改革情况”首先概括性汇报推进中央部署的重大改革试点、落实人民法院65项改革举措情况,并在附件中详细介绍了进展,之后重点报告了“十大改革”,具体包括:全面实施立案登记制改革、推进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建设、推进跨行政区划法院建设、推进知识产权法院建设、推进司法责任制改革、深化执行体制机制改革、完善法律统一适用机制、推进人员分类管理改革、推进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深化司法公开等。这些内容全景式展现了2015年人民法院推进司法改革情况,多角度回应了社会各界对司法改革的关心关切。


报告定稿后,全文共计36次提到“改革”。


四、 回应关切——全篇涵盖44个方面的工作


今年的报告信息量很大,全篇用44个段落和110组数据介绍了人民法院不同方面的工作,既有成绩总结和问题分析,又有下一步工作安排,全面反映了人民法院在审判执行、司法改革、队伍建设等方面的重点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原有21页11500余字,后来修改时,起草组本着突出重点、简明扼要、言简意赅的原则,认真落实“短、实、新”要求,大幅精简字数,把报告压缩到了1万字以内。起草组把部分亮点工作的细节内容从正文移出,放到附件中,充分发挥附件“讲好中国法治故事”的优势。比如法治宣传工作,征求意见稿原有近300字的内容,定稿压缩到了一句话,而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手机APP、手机电视、英文网站、《最高人民法院公报》、《法治天下》栏目等内容则在附件中详细介绍。附件在去年报告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对39个用语进行说明,使用14张图表立体展示人民法院审判执行、司法改革和纪检监察工作情况,同时适应“互联网+”时代要求,8处使用二维码,首次链接微视频(无声版)和H5动图(无声版),使报告“动”起来,变得可视化,努力增强报告的感染力、吸引力和亲和力,既方便代表委员审议讨论工作报告,又体现人性化,以“无声版”的视频和动图全景呈现人民法院工作。


编辑:陈佳

01 02

关键词:让司法 更加贴近 人民群众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