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6全国两会专题报道>评论 评论

结构“闯关”的路径突破

2016年03月14日 12:01 | 作者:刘金山 | 来源:南方日报
分享到: 

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关键时刻,战略选择至关重要,正所谓:顺则昌,逆则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新常态下极其关键的战略抉择。准确理解并有效实施这一战略抉择,极其重要。近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全体会议上,省委书记胡春华指出,实际上,广东最重要和最根本问题是结构性问题,广东现在的结构处在一个非常典型的“双重挤压”的状态,所以结构性的调整是广东“十三五”经济发展的一条主线。省长朱小丹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喻为一次结构“闯关”。结构“闯关”,既是对这一战略抉择认识高度上的提炼,又是面对这一战略抉择的魄力与信心的体现。

经济

结构“闯关”,就是从思想和理论高度上闯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质,是要回到生产的决定性,回到马克思社会扩大再生产循环理论:生产决定分配、流通、消费,后三者反作用于生产。这一循环,依靠生产的决定性,推动着经济社会的前行;同时,每一个环节都要比较顺畅才行,否则循环就会出现问题阻滞不前。这既不是单单关注供给,也不是仅仅关注需求,而是要把供给和需求背后的核心规律体现出来。要闯关,需要厘清认识,顺应规律。想当年,广东的价格闯关,就是对经济规律的深刻认识,牵一发而动全身,商品市场盘活了;想当年,广东的加工贸易,就是对经济全球化深刻认识,融入全球价值链,世界制造中心从此起步了。看今朝,结构闯关,我们需要冲破思想上的片面认识,旗帜鲜明地回到社会扩大再生产的循环规律;望未来,今天的结构闯关,又是一个新起点。上一轮闯关,是把经济做大。这一轮闯关,是把经济做强。

结构“闯关”,就是一场企业的管理革命,是企业组织结构的闯关。现代企业理论最经典的结论是,当管理上的协调比市场的协调更有效率和更有利可图时,现代工商企业才产生、成长、发展、壮大。世界经济发展史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大国的崛起,是公司的崛起;公司的崛起,是企业家精神的崛起;企业家精神的崛起,一定体现为企业的管理革命和组织行为的创新。所谓“僵尸”企业,特征之一就是缺乏活力。如何激发企业活力,如何提升企业发展动力,如何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激励相容,如何让每一个工作的人理解其所工作的意义并为之自豪,都需要管理的革命与组织创新。当微观企业的管理协调充分显示了效率,整个社会分工体系也就有了效率,市场也就繁荣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也就实现了。微观企业,规模可大可小,产品种类可多可少,企业的大中小微共生并存,是供给侧的产业链内部循环,也是市场体系的微观基础。各类企业都有其可持续的组织行为方式,市场一定是运行有效的。结构闯关,一定程度上说,是企业家的一场认识革命与实践革命。

结构“闯关”,就是资源错配的再配置,是改变企业生存条件的闯关。资源永远是稀缺的,“僵尸”企业的存在,一定是资源错配了。错配的资源需要再配置,就是要改变企业的生存条件。这需要:路归路,桥归桥,分流归位,分类配置。属于市场的,让市场管。市场的选择机制,决定资源的流向。属于政府的,让政府管。否则,企业就会僵而不死,最终阻碍社会扩大再生产的循环。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非常之难。正因为如此,我们需要闯关,需要壮士断腕之勇气。求生存,需要铁手腕。如果寻求解决之道,资源再配置的收益,部分纳入社保基金,保障被安置员工的民生,是一个可行之道。30多年改革的经验之一就是:市场意义上的企业生存条件,越完善越好;多人受益、少人受损或无人受损,受损者有所补偿,改革越容易推进。企业的生存条件变了,人的生存条件和意识也就随之而变了。“温水煮青蛙”式的“僵尸”企业生存模式必须要变了,否则最终受害的是生活在其中的人。

结构“闯关”,最终是实现供给与需求的结构匹配。这一结构匹配,是动态的。我们当前的主要矛盾和难点在供给侧,所以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闯关。这一关,必须成功!这是由大到强的关键一关,这是夯实国际地位的关键一关。(刘金山 作者系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经济转型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两会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