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6全国两会专题报道>本网原创 本网原创

给科研人员“松松绑”

2016年03月14日 20:06 | 作者:王硕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14日电(记者 王硕) 说到底,创新工作中最核心的要素,还是人。

“砍掉科研管理中的繁文缛节,对我们科技人员太重要了。”当看到政府工作报告专门提及这个问题,王涌天委员难掩兴奋。“珍惜科研人员的工作时间,最大限度把行政、社会活动等占用的工作时间还给科研人员,这是我们迫切需要的。”

王涌天深有感触,“申请到项目后,需要各种审计,每次都要忙上小半个月,做科研的时间被大大压缩。虽然现在逐步在好转,但有时科研项目的管理依旧沿袭工程项目的管理思路。项目还没开始,就需要预测五年内买什么设备,去哪里开会……”王涌天很无奈,“创新经常是不可预见的。让我预测几年间的事情,这怎么可能?”

何力委员感同身受,在研究所任职期间,有关项目申报、科研经费报销等问题,甚至多次提交到研究所的职工代表大会上讨论。

有人当着他的面反映,“报销一张单子要用四五个工作日,这还让不让人做科研?”

“科研人员不能当‘会计师’。” 陈赛娟委员的话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应改善现有预算制度,给予科技工作者一定的预算调整自主权;建议修改和完善科研预算剩余经费必须上交的规定,给予科研人员对节余经费的自主使用权,允许科研人员选择放弃或继续使用科研经费,提高经费使用效率。”

王涌天也支招,“国外有专门的采购人员,如果需要购买仪器,向他们提出要求,很快就可以拿到。如果需要审计,可以直接去审计采购人员,不要让科研人员牵扯太多精力。”

近年来,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乱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何走出“一放就乱,一抓就死”的怪圈?

王长华委员开出药方,“这关键是如何平衡科研经费严格管理与激发活力之间的关系。”他建议,“应改为过程‘宽松’、结题‘严格’,甚至建立事后经费、项目追查的制度。”

姜耀东委员认为,对于科研经费出现的乱象,应区别两种情况,“一种是因现有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本身不够科学、完善而造成的违规违法问题,一种是恶意使用科研经费的腐败问题。” 他建议,要合理划定“红线”,“对于那些恶意利用科研经费的,要依法律法规进行处理,建立信用和信誉制度。”

但姜耀东着重指出,在制度设计上要体现信任的关系。“要相信大多数科研人员,我们都希望真正为国家科技创新做出些贡献。”


编辑:薛鑫

关键词:全国两会 全国政协委员 创新工作 科研人员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