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天下 天下

经济增速下行:是否会大规模刺激经济?

2016年03月16日 07:57 | 来源:新京报
分享到: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 吴晓灵


  货币一旦出了银行,到哪去是无法控制的。但结构调整更多要依靠财政,财政的钱到哪是可丁可卯的。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商银行原行长 杨凯生


  今年的赤字率提升到3%,说明积极财政政策力度比去年大一些。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辜胜阻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经济活力之源,也是转型升级之道,更是当前对冲经济下行的重要抓手。

  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 刘世锦


  现在GDP增速低于7%与2008年底GDP增速所处阶段不同。

  今年初,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的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为6.9%,创下25年来新低。

  “中国经济仍有巨大的潜力:我们有这么高的储蓄率,这么大的回旋空间,一旦经济真的出现滑出合理区间的苗头,该出手时我们会果断出手。”2016年2月14日,李克强总理斩钉截铁地说,“今年全球经济形势异常复杂,所以我们要更加主动作为,‘抡起金箍棒’应对挑战!”

  3月1日,央行正式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中国央行今年首次降准,也是自2015年10月24日以来四个月内首次降准。有分析认为,这是货币宽松、强刺激的表现。对此,3月1日晚间,新华社发表评论称,这仍属界限之内的调整,绝非中国大规模强刺激经济的先兆。中国不会大规模强刺激经济,这一判断基于中国调控手段的“升级”,以及对国内外经济基本面考量后的“无需”。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围绕激发市场活力,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我们不搞“大水漫灌”式的强刺激,而是持续推动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

  一周后的3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答记者问时表示,如果国际国内没有大的经济金融风波事件,会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没有必要采用过度的货币政策刺激的办法来实现目标。

  对于官方的表态,多位代表、委员向新京报记者表示今年政府没有必要大规模刺激经济。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表示,当前没必要大规模刺激经济。预计中国经济将在今年下半年或明年上半年逐步触底。

  “结构性调整要更多依赖财政政策”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 吴晓灵

  新京报:未来财政政策手段使用会更加频繁?

  吴晓灵:从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各国的货币政策用到了极致,许多国家都采取了量化宽松。中国从2009年以来货币供应量增长幅度也是很大的,仅2009年一年就增长了约29%。后来基本控制住了,稳定在12%左右。

  过度使用货币政策的结果,就是通货膨胀,而在消费品价格没有增长余地时,资产价格就会大幅膨胀。以房价为例,从2009年到现在,房价上涨很多。到2014年房价走不动,股价又上来了。股市下跌了,房价又上涨了。除了其他原因,大量货币存量也是客观因素。

  目前全球存在的不是总量问题,而是结构问题。结构改革方面,货币政策能做的有限。货币一旦出了银行,到哪去是无法控制的。但结构调整更多要依靠财政,财政的钱到哪是可丁可卯的。

  新京报:此前央行提到的货币政策“稳健略偏宽松”应怎么理解?1月份的新增人民币贷款剧增是否会成为新常态?

  吴晓灵:每年央行制定货币政策时,一般都是预测经济增长率+预计物价增长率+2到3个百分点的不确定性因素,每年央行公布的M2增速基本都是这样。比如今年是6.5%到7%的GDP增长,加3%的CPI增长,最后确定的M2增速是13%。略显宽松体现在,往年加2个百分点,今年加了3个,其他的标准也是按高限来定的。

  在经济调整的当下,希望信贷政策能稍微宽松一点,营造一个有所取舍的结构调整环境。

  1月份的新增贷款增多,主要是由于很多项目的环评和拆迁合法性手续,导致去年很多大项目没有开工。经过一年准备,今年许多大项目开工,这也可以从中长期贷款项目增长上看到,是个好事。

编辑:玄燕凤

关键词:经济增速下行 经济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