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最政协 最政协

来吧,让我们一起捧读诗歌

听政协委员讲与诗歌有关的故事

2016年03月21日 15:28 | 作者:修菁 司晋丽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周文彰委员:写诗是一种表达和沟通的桥梁

列宁有句话,“谁害什么病,谁就老谈这种病。”搞了半辈子哲学研究,周文彰一直不理解这句话,“似乎说反了吧?害病的人好像都忌讳谈自己的病呢。”但生活阅历让他感到这话千真万确,得了颈椎病才知道那么多人有颈椎病,都是相互谈出来的。同样,写诗后交流的话题就多了一个,有了爱好就有共同话题,诗成了他与人交往的新介质。从这个意义上说,写诗成了“病”,而且他喜欢谈、喜欢交流这种“病”。

从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的位置上退下后,两件事融入了周文彰的生活:写诗和散步。以前写诗只是偶尔为之,现在则每日坚持散步的时候都在构思着诗。两年前,他暗暗定了个目标:这辈子要写一千首诗。以现在每年百余首的速度来看,这个目标要被超越了。2013年年底至今,他已积累了300余首诗。

在采访中,周文彰告诉记者,一次到重庆出差,他4天写了15首诗。赴澳大利亚学习,繁重的学习之余,他15天写了25首诗。诗多了,他便分门别类,像做卡片一样,把诗分成“乡愁诗”、“瀑布诗”、“古镇诗”、“名山诗”、“亲情诗”等系列存在电脑里。

写诗有什么好处?在周文彰看来,一是记事。对他来说,写诗就如同写日记,自己哪段时间做了什么,回头翻看诗集便知。二是抒情,他的诗里不乏对亲友、对故乡的感情寄托。三是言志。60岁时他写诗述怀,退下来第一年,他用诗进行年终总结:《七律我的2014》。

为什么这么爱诗?满满的热情从何而来?

周文彰解释,他并非想当诗人,只是身在诗歌的国度里,如果不会写诗,总感觉自身人文素养有缺憾。

周文彰把写诗当做一种表达和沟通的桥梁。第一次尝试写诗,还是在海南工作的时候,站在吊罗山瀑布前,他心里泛起了澎湃的诗意。孙女两周岁时周文彰送的礼物是一本集子,里面收录他写孙女的40首诗,配上自己的书法和孙女的照片。

“背影诵吟声,勾来念父情。三支香上手,已是泪珠盈。”去年父亲节,周文彰挥毫写下这首诗,被同仁认为是他最好的一首,不为别的,只因其中流畅的真情。

这首诗的背景是这样的:那天,周文彰在朋友圈里看到一位朋友发的朗诵版的朱自清《背影》。散文意切切,朗诵情深深,他不禁起身,在客厅里父母的遗像前点了三支香。“香一拿,我的眼泪就掉下来了。”这首《想起老父亲》,他一气呵成。

写诗后,周文彰还有两大发现:一是业余时间用得更好了。散步、飞机火车上都是他最好的构思时间:先对所见所闻设定一个主题,再确定一个重要的句子,翻开“平水韵”里找字,选一个韵脚。二是微信这样的通讯工具,让学习和联络更方便了。在生活中一遇到古体诗行家,周文彰便虚心拜师,写好就从微信上发过去请人指点。“常常有人给我‘拍砖’,觉得这首意境不足,那首词句不够流畅。”周文彰哈哈大笑,“我老老实实地将这些意见指点都记录下来,反映在我的诗里。”

编辑:薛鑫

01 02 03

关键词:全国两会 政协委员 世界诗歌日 诗歌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