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集·言论集·言论

汤亮:依靠改革和创新突破旧框框

2016年04月15日 09:14 | 作者:汤亮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让东北三省的人与物再次充分流动起来,让人的想法和干劲再次充分集聚起来。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决胜之年,方方面面的工作节奏都在加快。全国两会刚闭幕,全国政协排出强大阵容,分兵三路,到东北三省进行专题调研东北经济。我有幸跟随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王钦敏,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主任周伯华等领导和一些专家学者来到吉林省,深入长春、榆树、辽源、梅河口和通化等地调研。一路倾听,一路学习,感触很多。

汤亮

汤亮

没来之前,听到的都是吉林经济遇到的种种困难,来了以后,看到的和听到的,更多的是吉林省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群策群力,上下一心,正在努力迎战并解决一时困难的决心和行动。我相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以及中央各部委出台政策的有力配合下,办法会比困难多,吉林经济一定会走出困境,迎来更为美好的艳阳天。

在这次调研过程中,我从个人思考的角度,也提出了几点看法。

首先,要振兴一方经济,关键要振奋一方精神,精神是“一方之魂”。东北经济要再次崛起,应该振兴历史上曾经有过的红红火火的“闯关东”精神。想当年,数以千万计的关内百姓,一代一代地从山东、河北、山西等地,闯入了白山黑水的东北全境,与东北老百姓一起奋斗,不仅开拓出一片新天地,而且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一个“闯”字,形象地说明了“地上本没有路”,没有致富的路,大家要并肩从头“闯”起。

再提“闯关东”的精神,简言之,就是要让东北三省的人与物再次充分流动起来,让人的想法和干劲再次充分集聚起来。这几年,东北三省“人往外走”,劳动力流失较多,更不要说科技创新的人才了。我算过一笔账,历史上的东北,原先的人口并不多,百年“闯关东”,足足让东北三省多了将近4000万人口,成为当时中国的工业重镇。当年能“闯关东”、创奇迹,今天为什么不能再次吸引全国有雄心壮志、有本事、有资金的人再度“闯”进来,与东北人民一起创新业,谋求新发展呢?我认为,关键在于,各级政府要着力营造好一个良好的经济投资环境。一定要想尽办法,创造条件,不仅让那些不积极“闯”的,变得积极“闯”起来,而且让那些不敢“闯”的,也敢“闯”进来。

其次,各级政府应未雨绸缪,要为“闯关东”搭建好一个新舞台。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参加黑龙江代表团讨论,他说过一句发人深思的话:“法治化环境最能聚人聚财、最有利于发展。”据我所知,有些民营企业家到东北投资的意愿不高,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对东北的软环境不佳有顾虑。因此,我认为,花大力气建设好东北三省的法治化环境,是拖延不得的当务之急。

顺便说一句题外话,社会上现在有一句顺口溜,叫做“一出山海关,都是赵本山”。这句话有多重涵义,既有夸咱们东北人幽默、乐观的意思,也有批评咱们有些东北人空谈忽悠、缺乏契约精神的意思。我希望社会各界都来为咱们勤劳勇敢的东北人正名,正确解释和理解这句顺口溜的涵义,在口碑相传的社会舆论上,为振兴东北经济树立一个正能量的新形象。

再次,我从事民营制造业多年,深知我国民营制造业目前面临的困境很大。要搞好制造业特别是民营制造业,关键是民营企业家要换新脑子、想新点子、用新人马。就这个问题,我提出两条建议:

第一,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无法避免“壮士断腕”这个令人头痛的问题。面对已经被市场淘汰的落后产能,有时候再苦、再疼,该断还得断,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断了“旧腕”,还要想办法接上“新腕”。对制造业而言,这个“新腕”就是要发挥区域优势,高度重视、快速集聚、大力扶持有市场前景的科技型小微企业。21世纪发展制造业的方向,就是科技创新。若在技术、工艺上没有一两把刷子,产品很难打开市场大门。小型化、科技化、专业化是发展制造业的一条很好的途径。

第二,充分利用社会人力资源,搜寻前沿科技的信息,吸引更多的科技型小微企业到东北来创业。关于这一点,我有个不成熟的想法。去年,我在选择全国两会的提案题目时,在上海调研过一个很有趣的社会现象。吉林曾经是上海知识青年集中下放的地方之一,当年在吉林务农的知青如今都退休了,他们现在分地区组织起联谊会,搞一次聚会,经常会有数百人参加。据介绍,在上海所有的知识青年联谊会中,吉林爱辉知青联谊会最有号召力。建议吉林有关部门可以通过一定渠道,联系当年上海吉林知青中的热心人士,在“智力助吉”的大题目下,为吉林带来新的人脉资源,引进新的产业,特别是科技型小微企业,其中包括他们出国留学、事业有成的下一代,再次返回吉林大地,帮助父老乡亲,共同发展吉林经济。我觉得,这些历史形成的社会人力资源,也是吉林特有的人力优势。

总而言之,要振兴吉林经济,必须打破旧思维,认识新常态,依靠改革和创新。一方面要发挥吉林的优势,另一方面要释放吉林的潜能,同步推进投资驱动与创新驱动。在“双轮发力”中,做好企业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的“加减乘除”,扬长避短、扬长克短,坚持变中求新、新中求进、进中求突破,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我相信,只要上下同心,一起努力,明天的吉林经济一定会补好元气,更加生气勃勃。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奥盛集团总裁)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汤亮 改革 创新 突破 东北三省 东北经济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