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知识讲堂>文玩杂项文玩杂项

古玩收藏 出师没那么简单

2016年04月15日 10:50 | 作者:刘学贤 | 来源:北京商报
分享到: 

古玩不是一般的商品,需要收藏者了解历史,具备艺术素养,精通辨伪、断代、品评、估价格,懂得并遵守行业规矩。古玩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同时涵盖着传统仁、义、礼、智、信的道德品质。“凡事要有规矩”的传统在古玩买卖和收藏间延续了几百年。然而古玩行并不是很容易就能深入其中的,要想进入并了解古玩行,有七个捷径可供参考。

传统的学习方式

传统学习方式的学习者主要是古玩铺里学徒。师父与顾客交流瓷器的观点,对器物的画功、发色、器型、底足、款识,器物为什么是真的,怎么认定年代等等,交易时师父与买家沟通方式、行话等,徒弟能在一旁耳听,心记。而这也是进入古玩行最传统的一种方式。

另外师父要经常带着徒弟到鬼市或农村收购古玩,除帮师父打点之外,在交易中也随时旁听学习。三年学徒期间不开工资,家属每年还要付师父一定的学费,并且还要送礼。三年期满可以继续打工,直至十年八年以后,才允许独立门户。据前辈讲述,学徒期间毎年都要上手几千件真伪古玩,从实践中积累大量的市场经验。

商家到藏家的转变

从商家成长为收藏家,是学习古玩的又一途径。例如,安思远、张宗宪、徐政夫等,他们过去都曾是古玩商,而且都经过几十年的市场实践,在买卖的过程中不断积累,最终成长为专业的收藏家。

通常这样的藏家眼力非常好,对古玩的市场价格也能看得很准。他们靠自己的眼力收藏古玩,特别是辨别哪些是好、少、精、奇、绝,同时又有升值潜力和前景的古玩。他们从买卖的商人成为收藏家,是因为他们经历了三五十年的市场实践,看得多,买得多,卖得也多,最终才成长为收藏家。

偷学古玩知识

古玩行业也有靠偷学成为行家的先例。初学时经常逛地摊和古玩店,只看,并不急于买。当在市场遇到别人讨论古玩的真假,对古玩年代、价格方面进行沟通时,初学者在旁边偷听、眼看、心记,了解各种古玩的基本鉴赏知识。通过经常出入巿场,会逐步认识一些商家行家,经过接触交流,可以从中学到很多有关行规、鉴赏、辨伪方面的知识。当有一定的经验积累以后,开始买些较便宜的真品进行研究确认,慢慢地基本掌握识别真伪的能力。

另一种偷学方法是,当别人交易时在旁边偷窥,如果发现行家没有成交,走开以后,即刻买下这件未成交的古玩。在市场上可以借行家的眼买古玩学眼力,但是这需要初学者采取主动方式进入巿场。由于行业在交流交易时,不希望有人在场旁听,担心被人听到价格及鉴赏知识等信息,因此要求学者慎行慎言。

“喝货”学习古玩

所谓的“喝货”是指到农村或者小巷,挨门挨户地收购古玩旧货,以便宜的价钱买到手以后,卖给挂货铺(卖旧货破烂的店铺)或古玩铺。经过长期的收买和卖货的积累,逐渐懂得真假、价格,了解哪个店收买什么,慢慢使自己成长为懂真假、知价格的行家。但是这种方法不可避免的会造成买假赔钱或者卖漏的经历,通过几年的买卖实践,能够逐步积累很多鉴赏经验。

交货的学习方式

学习方法是从全国各地收买古玩以后,卖给故宫或者文物收购部门。通过收货交货从中赚钱积累经验。在交货时,收购部门偶尔会讲解什么真、什么假,什么收购、什么不收购。从这种实践中慢慢学到古玩知识,逐渐成为行家。但这种学习方法在30年前适用,因为那个时候不许私人买卖交易,只能卖给公家,所以真古玩相对多。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允许开店,卖给公家古玩的逐渐少了,这种学习方法也逐渐不可行了。

编辑:邢贺扬

1 2

关键词:古玩收藏 出师 传统 藏家 艺术素养 古玩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