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藏界人物藏界人物

石宏超:自然淳朴 天衣无缝

2016年05月31日 10:00 | 作者:石宏超 | 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 

编者按

中国民间艺术蕴含着质朴自然的造物内涵,以质朴的材质,展现出功能上的丰富性与生活的深切联系。我们的生活环境曾经和民艺息息相关。当机械化生产逐渐取代传统手作,似乎切断了中国人尊崇和承续的文化基因。大量的民间工艺生态凋敝,老匠人们成了孤独的守望者。近期引起关注的电影《百鸟朝凤》让人们重新感受到民间艺术的魅力,也促使人们思考如何挽留这些宝贵的民间工艺,让它们不仅仅成为历史书中的记载。我们将陆续推出经典的民间艺术,希望人们记得住,希望民艺留得住。在中国千万种民间工艺之中,建造房屋的大木工艺就极有保护和传承价值。木结构建筑在古代中国是绝对的主流,皇宫、寺庙、官署、民居都以木结构为主。坚持用木头造房子,是我们祖先智慧的选择,与中国人的自然观、生命观紧密相连。

梁思成解读“天书”的第一步就是向工匠学习。他甘做故宫大木匠师们的“小学生”,跟着他们一起上房梁、爬屋顶,谦虚讨教,从零开始把故宫建筑构件的名称和做法全弄明白了。他以此为基础,又到山西、河北等地考察宋辽木构建筑,终于读懂了“天书”,写出了《营造法式注释》一书,成为研究中国建筑历史的开山鼻祖。


《营造法式注释》中梁思成绘制的斗拱图

《营造法式注释》中梁思成绘制的斗拱图

大木把作师傅绘制丈杆

大木把作师傅绘制丈杆

江浙地区典型榫卯模型

江浙地区典型榫卯模型

福建泉州大木匠师按照丈杆尺制作藻井

福建泉州大木匠师按照丈杆尺制作藻井

遥想当年,正在美国留学的梁思成和林徽因收到父亲梁启超寄给他们的一本书——宋代李诫写的《营造法式》,里面是宋代建筑的各种做法和图样。梁思成在美国学的是建筑专业,又受过完整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但他根本看不懂被他称为“天书”的这本宋代建筑专书。作为中国的建筑师,竟然读不懂自己祖先所写的建筑专书,这是让梁思成感到无法忍受的,从而立志回国终身从事中国传统建筑的研究。回国之后,梁思成解读“天书”的第一步就是向工匠学习。他甘做故宫大木匠师们的“小学生”,跟着他们一起上房梁、爬屋顶,谦虚讨教,从零开始把故宫建筑构件的名称和做法全弄明白了。梁先生以此为基础,又到山西、河北等地考察宋辽木构建筑,终于读懂了“天书”,写出了《营造法式注释》一书,成为研究中国建筑历史的开山鼻祖。可以说,虚心地向大木工匠学习就是梁先生成功的钥匙之一。

《隋书》中记载宇文恺“造观风行殿,上容侍卫者数百人,离合为之,下施轮轴,推移倏忽,有若神功。戎狄见之,莫不惊骇。”这座由宇文恺设计的活动式木宫殿竟然使见过的戎狄人都大为惊骇,想必工艺水平之高绝对相当惊人。

制作木结构的工艺统称为木作工艺。木作工艺又分大木作和小木作两种,相应的工匠被称为大木匠和小木匠。大木匠负责营造柱、梁、枋子、檩条、椽子等主体结构,小木匠负责门窗、栏杆、天花、隔断等木装修。当然大木匠小木匠的区分并非那么严格,大木匠常常也可以做小木的活,但专做小木的师傅则很难兼做大木的活。所谓“大木匠的斧,小木匠的锯”,大木匠需要使用斧子对柱、梁等进行准确劈砍,而“三年斧子两年锛”,没有力气和长期练习是用不好斧子的。小木装修则主要以锯、刨、凿等工具为主,几乎不需要斧子。

大木匠被称为工匠中的“知识分子”,很像交响乐队的指挥。正如浙江楠溪江的一首歌谣所唱:“大木老司手艺精,手控丈杆量得清。曲尺木斗线弹准,墨画梁柱分寸明。”

大木匠们必须团队合作,单打独斗是盖不成房子的。一个工地最少三四名、多则上百名大木匠都有可能。团队中的头领被称为把作师傅,或者被称为头首师傅、画墨老司等。能成为把作师傅是非常不容易的,不仅木工技艺足以服众,更要脑子灵、记忆力好、领导能力强。

编辑:邢贺扬

1 2 3

关键词:石宏超 传统大木工艺 营造智慧 营造法式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