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藏界人物藏界人物

石宏超:自然淳朴 天衣无缝

2016年05月31日 10:00 | 作者:石宏超 | 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 

宋式转角斗拱

宋式转角斗拱

梁思成和林徽因在故宫大殿屋顶上

梁思成和林徽因在故宫大殿屋顶上

梁思成绘制的宋式大木构架示意图

梁思成绘制的宋式大木构架示意图

唐代柳宗元的《梓人传》中的主人公就是一位相当有派头的大木把作师傅。这位仁兄敲了裴封叔家的门,自我介绍说自己非常善于审度如何使用木料,并根据房屋的尺度和式样指挥众匠师干活。他甚至夸口道:“舍我,众莫能就一宇。”也就是说,如果离了他,即使有一群匠师也白搭,房子是盖不起来的。所以,如果他给官府干活,俸禄要比别人多三倍;如果给私人家做活,他得拿走全部报酬的一大半。作者开始根本不信,认为他在吹牛。但后来作者看到他在修建京兆尹官衙的工地上,左手拿着木尺右手拿着木杖,镇定自若地指挥,拿斧子的、锯子的、刀的众木匠“皆视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断者”,所有工匠该做什么全部乖乖听他调度,甚至被他斥退也不敢有半句怨言。他在墙上绘制的房屋图样,构造清晰、尺寸详尽,建成后房子与图样分毫不差。他在建好房子的栋梁上潇洒地写上:某年某月某日某某修建,且只书自己一个人的大名。您瞧,这位大木把作师傅多么威风呀,真可谓自信满满、“名利双收”。

今天,我们还有没有这样聪明睿智的大木把作师傅呢?笔者经过多年探访,采访到三十多位民间大木把作师傅,发现他们的才能和智慧不在柳宗元赞叹的这位“梓人”之下。

与一般的大木匠不同,把作师傅需要决定房子各种构件的样式和尺寸。尺寸绘制在木杆或竹竿上,称之为丈杆。一根丈杆既是施工图又是测量尺,简明又方便。在浙南工匠中流行一句俗语叫:“丈杆背得动吗”?意思就是你的技术如何,能将这个工程做下来吗?丈杆上是把作师傅画的各种符号和名称,笔者开始见丈杆就如梁思成先生初见《营造法式》,完全懵了,与把作师傅讨教多天才弄懂其中含义。画好丈杆后,把作师傅要在毛坯木料上用墨斗弹出构件形状和榫卯的墨线,其他大木匠只要按照墨线加工就不会出错。一座房子可能有成百上千个大木构件,把作师傅对每一根料都要清清楚楚,错一根房子就安装不上,没有好头脑好记性行吗?正如浙江楠溪江的一首歌谣所唱:“大木老司手艺精,手控丈杆量得清。曲尺木斗线弹准,墨画梁柱分寸明。”

把作师傅的一大难点就是榫卯的设计和制作。中国传统木建筑不用金属的铁钉或螺栓,全都采用榫卯连接。柱子上开卯口,梁、枋等做榫头,榫头套入卯口内要严丝合缝;榫头与榫头间常设计成雌雄榫、燕尾榫等,相互之间要咬合紧密。非常复杂的榫卯甚至有七八个榫头同时插入一个卯口中,且有前后上下左右不同方向,还要考虑木材的受力合理性,怎么设计好这些榫卯真是难题。浙江建德的刘余清师傅说躺在床上脑子里就在盘算怎么安排,大脑一刻不能放松。笔者曾经让学生按照大木把作师傅画好的图样制作一组宋代转角斗栱的电脑模型。学生们面对二维的平面图样根本想象不出真实榫卯的样子,只得用泡沫塑料尝试做一些实物模型才弄明白了。可见大木把作师傅真是具有非凡的空间想象能力。

俗话说“九九不离娘”,所有工匠都要根据把作师傅定的尺度和原则来做。把作师傅不仅要解决技术的问题,还要解决人的问题,要懂得手下的心理。每个工匠都是活生生的人,在技术上有快慢、好坏的差异,各自擅长的活计也不同。把作师傅要合理安排工种,才能获得高质量和高效率。把作师傅要有胸怀和器量,有时也要具备宽容的心态。笔者接触到的大木把作师傅,无不是耳聪目明、喜欢思考、善于交流,我觉得可以把他们称为工匠中的“知识分子”。把作师傅又很像交响乐队的指挥。乐队指挥在进行全身体力运动的同时又要进行背谱、辨听旋律和节奏等脑力劳动。而把作师傅既要干抬、砍、锯、刨等体力活,又要做设计、核算等脑力劳动。把作师傅也像乐队指挥一样长寿者很多,七八十岁还在工作者大有人在。温州董直机师傅83岁的时候还亲自设计建成了一座木拱廊桥。

然而,现实中的大木师傅虽然有柳宗元笔下那位“梓人”的才能,却得不到那样丰厚的“名”和“利”。大量的大木匠师已垂垂老矣,却后继乏人。传统木构营造活动凋零,传统大木工艺的价值得不到充分认可,大木匠师工作强度大而报酬太低是原因。笔者十年前调研过福建福安雷廷益师傅,当年雷师傅71岁,六个儿子都跟着他一起做大木。工地上,一个老爸带着六个儿子一起挥斧、拉锯、推刨,其阵容之整齐与强大令人称叹。但雷师傅的孙子辈中,却没有人愿意再学木工了。温州徐启李师傅的儿子曾经跟着爸爸做了十年大木,已经是很成熟的大木匠师了,后来还是改行做了生意。董直机师傅那么好的技术,两个儿子宁愿在外面打工也不跟老爸学手艺……这样的例子真是多得不胜枚举!

木材做成建筑后,构件之间紧密连接挤压,寿命可以更长。如何将各种弯曲不直的木料进行严丝合缝地连接,正可以体现大木匠师的营造智慧。另外从审美的角度来说,这些歪歪扭扭的大木构件别有一种自然淳朴的美。

编辑:邢贺扬

1 2 3

关键词:石宏超 传统大木工艺 营造智慧 营造法式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