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会议 会议

让“互联网+”给传统农业插上翅膀

河南省三级政协委员“智汇中原”农业发展

2016年06月08日 09:24 | 作者:张磊 靳燕 陈明丽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理想与现实:

“互联网+”热潮下的冷思考

互联网+风头正劲。面对互联网,既要积极主动,又要有冷思考。“互联网+”并非一加就灵,互联网思维最核心的是产品思维,“做出让用户尖叫的产品,是整个互联网战略的支撑”,前开心网专家顾问张龙辉说。

“河南农业的短腿在哪里?分散种植,没有品牌,没有加工。”靳绥东现场抛出问题。在省政协委员王永苏看来,推进互联网+农业,战略方向不是解决小农户与大市场的对接问题,而是要持续不断减少小农户,发展规模化的生产经营主体。尉氏县政协委员刘续航在谈到新农村联合社未来发展方向时同样指出,“智能化农业,是以土地相对集中和适度规模经营状态下,在大规模机械化、大数据、互联网、传感器基础上形成的。”

互联网+农业不单是营销层面的电商模式,也包括互联网技术深刻运用到农业生产的智能农业模式。农业信息化、智慧农业、农业物联网,都是互联网在农业上应用的体现。

当前,中国农产品中低端产品供给过剩,而优质农产品供给不足。省社科联副研究员王沛栋建议,“要借助互联网技术,精准把握市场需求,因势利导调整农产品的供给结构。”华英集团华禽网渠道总监邹邦武同样表示,互联网时代更要有“工匠精神”,网络时代透明化的竞争必然倒逼企业提高产品质量。“互联网并不是万能的,企业和个人都要准确定位、脚踏实地,以过硬的产品质量来打造品牌。”靳绥东特别强调。

“人才是根本,技术创新人才和平台运作人才是产业的持续性发展的关键。”靳绥东强调,不仅要对农民进行培训,还要加强政府部门对互联网的了解与运用,互联网平台才能真正地得以推进。扶沟县县长张颖波当场表示,扶沟县计划依托县职教中心,对政府工作人员、企业负责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创业青年等进行培训,每年完成2万人次的培训任务,真正把新型农民培养成具有互联网思维、掌握信息化技术的市场主体。

“互联网+农业”作为一种新的经济业态,已经进入到从生产、加工到销售的农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被重构的农业现代化已经清晰明朗。

编辑:薛鑫

01 02 03

关键词:政协委员 “智汇中原”·“互联网+农业大省建设”主题研讨会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