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中英工程、教育、企业界聚首 研讨校企协同创新

2016年07月05日 20:35 | 来源:新华社
分享到: 

华社北京7月5日电(记者余晓洁、王小鹏)各国政府投入资金支持大学开展科研,但经常遇到一个共性问题:大学解决了从0到1的创造,却往往难以独立实现从1到10的成果转化和规模化创新,这就需要校企之间的协同创新与合作。

由中国工程院和英国皇家工程院共同主办的“中英校企协同创新研讨会”7月4日至5日在京举行。来自中英两国工程界、教育界和企业界的300余位院士、专家、政府官员汇聚一堂,深入研讨有效开展校企协同创新的模式路径,推动两国乃至国际的科技创新校企合作。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全球都在寻找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的新的动力。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国家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校企协同创新是实现科技创新的一个重要途径,因而成为各国普遍关注的重要议题。”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说。

受英国政府的指派,英国皇家工程院院长达姆·安·道林去年起带领团队进行了校企合作专题研究,并形成了研究报告《道林评论》。报告评估了当前校企协同创新面临的各种机遇和挑战,就未来校企协同创新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研讨会上,《道林评论》受到广泛好评。专家们认为,这份报告对中国以及世界其他国家加快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改善相关政策措施具有借鉴意义。

达姆·安·道林表示,战略性的校企研究合作可为参与者带来诸多益处。对于大学而言,可以亲眼见到研究产生的实际影响,获得新技能、数据或设备。而企业则可通过新技术的开发提升业务绩效,消除在研究领域进行投资的风险,并能强化能力和专长。

“政府应该做的是降低校企合作的复杂性,即‘去繁就简’。尤其要关注人在校企合作中的作用,建议对在学校和企业之间流动的员工进行嘉奖。”达姆·安·道林说。

工信部副部长怀进鹏认为,产学合作是社会进步的基因。应当建立良好的创新生态,弥合校企之间的鸿沟,促进更多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帮助更多创新型企业跨越“死亡之谷”。

编辑:薛晓钰

关键词:工程 教育 企业 中国 英国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