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钜惠民生 钜惠民生

在雪域高原上书写“津缘”

天津市对口支援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纪实

2016年07月11日 17:28 | 作者:李木元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天津市和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以下简称黄南州),一个是东部经济发达的直辖市,一个是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民族地区,相隔近2000公里,两地何以“牵手”?

“有缘千里来相会。”2010年1月,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四川云南甘肃青海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印发。按照中央部署,天津市拉开了对口支援青海黄南州的工作序幕。6年来,天津市每年拿出财政收入的0.5‰用于支援黄南州建设,已先后派出两批援青干部赴该州,科学设置援助项目,严格落实援助资金,重点改善民生,广泛开展交流交往交融,大力推进精准扶贫,取得了显著成效。

6月25日-28日,本报记者赴黄南州深入采访,探访为援青默默奉献的天津干部,解析两地的不解之缘。

黄南州位于青海省东南部,地处九曲黄河第一弯,下辖尖扎、同仁、泽库、河南(蒙古族自治县)4县,大部分地区属于青藏高原的高寒地带,经济社会发展一直比较落后,所以,一直就有“黄南真难”的说法。

而在6月和7月,黄南州会展现出她最美丽的一面。

天津援建的尖扎县街心公园里立“津缘”离石

天津援建的尖扎县街心公园里立“津缘”离石

在同仁,你可以了解藏传佛教和热贡文化的源远流长;在尖扎,你可以一睹民族射箭运动之乡的风情和李家峡水电站的雄伟;在河南,你会被泽曲河的安静旖旎打动,被蒙藏融合的文化感染;在泽库,你可以赏辽阔草原,和白云握手,陶醉在“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诗意中。

可第二批13位天津援青干部无暇欣赏黄南州的风景,距离8月初离青返津的日子越来越近,他们都在忙着总结交接工作、倾听当地干部的意见建议、走访农牧民家庭、着手培训第三批援青团队。

“每一批援青干部的工作期限为3年。3年太短,只争朝夕,我们要用3年时间干10年的活儿。”这是天津第二批援青前方指挥部总指挥、黄南州副州长李新到任第一天对大家提出的要求。

当记者问第二批援青干部的成绩时,黄南州州委副书记、州长李忠说:“我说了不算,你到四县走一走、看一看,他们参与援建的项目、受益的百姓会告诉你答案。”

天津援建的尖扎县藏医院

天津援建的尖扎县藏医院

好钢用在刀刃上

———援青重在改善民生

6月25日下午,阳光灿烂,天空湛蓝。

黄南州儿童福利院的塑胶篮球场上,一群孩子激战正酣。运球、转身、投篮,随着皮球应声入网,14岁的藏族男孩儿赛坚本和小伙伴们大声欢呼着。

赛坚本来自尖扎县措周乡多让村的一个农牧民家庭,自幼父母双亡。在黄南州儿童福利院,老师就是他的父母,同学就是他的兄弟姐妹。

赛坚本酷爱篮球运动,胳膊肘和膝盖上露着疤痕。“以前福利院操场上都是土和小碎石,我们打球经常磕破胳膊和腿,脸上还全是土。”

2014年,天津滨海新区投资400万元帮助黄南州儿童福利院新建了塑胶操场和综合楼。“孩子们打球受伤的少了,也干净了;综合楼里专门设置了舞蹈室和音乐教室,孩子们业余生活更丰富了。”院长更尕加说。

福利院里有500多个像赛坚本这样的孩子,他们的生活牵动着所有援青干部的心。“综合楼和塑胶操场投入使用那天,看着孩子们高兴得蹦着跳着,我心里十分满足。”援青干部、尖扎县委常委、副县长张力表示。

距离黄南州儿童福利院不远,就是尖扎县藏医院。走进医院大院,崭新的四层藏式门诊楼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楼顶“天津援建”四个大字赫然在目。

在医院诊室,院长、藏医专家久先正在给来自江苏的王晓东先生治疗痛风。王先生在西宁做生意,半个月前左脚痛风发作,疼痛难忍,听说藏医药治疗痛风效果较好,他专门到此求治。

“久先院长给我做了3次针刺放血,同时口服藏药,左脚疼痛减轻了许多。”王先生说。

藏医治疗骨科、妇科、皮肤科等疾病有独特优势,而且费用低廉,深受当地百姓欢迎。可让久先苦恼的是,自1990年建院以来,尖扎县藏医院一直是几排平房,设备简陋,连个像样的制剂室都没有。

2015年底,天津援建的新的尖扎县藏医院投入使用,门诊大厅宽敞明亮,诊室和病房焕然一新,制剂室设施完善。“得了常见病、多发病可以就近治疗,这是百姓之福啊!”久先说。

以牧业为主的泽库县平均海拔超过3500米,干旱少雨、植被脆弱,是黄南州生存环境最为艰苦的一个县,民间一直有“黄南很难,泽库最苦”的说法。

虽然“泽库最苦”,可援青干部、泽库县常务副县长李书潜对记者说,泽库牧民不怕苦,最怕的是冬天风雪大。一旦大雪覆盖草场,牲畜无处觅食,就会掉膘,甚至被冻死,那时候牧民苦不堪言。

第二批天津援青干部合影

第二批天津援青干部合影

拉格日村是泽库县西部一个高寒、边远、闭塞、草畜矛盾比较突出的村子,由于载畜量逐年上升,该村的草原快速退化。加上冬季风雪较大,牧民们每年都会遭受一定的损失。

该村2社藏族牧民索他加家有草场216亩,养羊56只,牦牛12头,以前几乎每年冬季都会有牛羊被冻死的痛苦经历。“死一只羊损失千八百元钱,如果是一头牦牛,损失可能达到六七千元,我们哪承受得起!”索他加说。

从2014年开始,索他加不再担心冬季牛羊被冻死了。因为一入冬,他可以把牛羊赶到村里牧业合作社新建的标准化有机畜棚里饲养,牛羊不掉膘,冬季照样卖个好价钱。

建设畜棚投资大,牧民难以承担。从2014年开始,天津向泽库县提供了880万元资金用于援建牧业合作社的有机畜棚。其中,拉格日村建设了12个,全县规模最大,可饲养2000多头牲畜,加上生态饲养和走产业化路子,该村牧民的收益大大提升,由此诞生了“拉格日模式”。如今拉格日模式已走出泽库县和黄南州,开始在青海全省推广。

除了畜棚助生产,还要改善生活,天津援青项目资金还在泽库县和河南县的游牧民安居工程和高原美丽乡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项目采取“外部扶持+农牧民自筹”的方式实施,但有些贫困农牧民负担不起自筹部分,天津拿出200多万元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天津援青资金在对口支援青海的六省市中最少,因此,每一分钱都要用在刀刃上。我们把天津市每年提供的7000多万元援助资金绝大部分都用于教育、医疗和改善农牧民生活设施等民生领域。民生连着民心啊,只有百姓得到了实惠,援青目的才算达到了。”李新表示。

编辑:曾珂

关键词:天津对口支援 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