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七里河修复,慎言“可抗百年一遇洪水”

2016年08月04日 09:17 | 作者:张贵峰 | 来源:新京报
分享到: 

动辄拿“百年一遇”说事,实在没有什么必要,因为除了自我标榜、自我麻痹,它其实没有其他什么太大的价值和意义。

河北省邢台市七里河市区段在经历“7·19”洪水侵袭后,市七里河管委会成立抢险突击队,开展清淤、固堤、排险等多项工作。《邢台日报》报道称,七里河市区段河道已恢复抗御百年一遇洪水能力。

如果上述报道完全属实,当然不能算是什么坏消息。但尽管如此,笔者仍然觉得,对于当地政府来说,“已恢复抗御百年一遇洪水能力”之类说辞,还是尽量慎言为好,至少不宜动辄轻言。

因为一个基本事实是:早在“7·19”洪水发生之前,当地政府就曾宣称七里河“可抗百年一遇洪水能力”(见2011年7月14日《邢台日报》),但现实却是七里河并没能真正抵御住“7·19”洪水,不仅河水“漫堤决口”,而且导致重大人员伤亡。在这种事实背景下,再加之“7·19”洪水刚刚过去不久,惨痛的洪灾损失依然历历在目、灾害伤痛也仍远未完全抚平,动辄轻言“可抗百年一遇洪水能力”,不仅显得不合乎时宜,而且难免给人一种“好了伤疤,忘了疼”的轻佻印象。不仅会让一些灾民觉得“不中听”,恐怕也无助于更好地维护政府公信力。所谓“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更重要的是,无论从全面完整的防洪防灾规律,还是以往的防洪经验教训的角度来看,即便“河道可抗百年一遇洪水”甚至“千年一遇洪水”当真确凿无疑,“河道防洪能力”这样“硬件”方面建设,也并不是科学有效防洪的全部。除此之外,科学的灾情预测、调度、指挥、应急等防洪“软件”方面的健全完善,实际上同样甚至更为重要,实乃决定防洪成败的真正关键。正如我们在邢台“7·19”洪灾中看到的,此次洪灾之所以会发生尤其是会造成如此惨痛的损失,“河道防洪能力不足”事实上并非唯一原因,当地政府的防范意识、应急准备的不足,同样难辞其咎。

更何况,就算“河道可抗百年一遇洪水能力”是完全靠得住、值得托付的,所谓“百年一遇”说法本身,其实也并不是一个多么准确可靠的概念——“百年一遇”并不当真就意味着“等一百年才会遇到”,尤其是在目前全球气候变化,极端天气频发的背景下,更是如此。因此,动辄拿“百年一遇”说事,实在没有什么必要,因为除了自我标榜、自我麻痹,它其实没有其他什么太大的价值和意义。

□张贵峰(职员)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河北邢台 洪水 百年一遇 七里河修复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