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奥运金牌与成熟大国心态的养成

2016年08月31日 10:56 | 作者:邵 建 | 来源:解放日报
分享到: 

里约奥运会落幕,中国队居金牌榜第三。自1984年重返现代奥林匹克赛场以来,除了1988年汉城奥运会外,中国队在金牌榜上的排名均在前四。2008年北京奥运会,还凭借主场气势勇夺第一。本届名列第三,应当也算比较正常的发挥和客观实力的反映。

纵观32年9届奥运会,奥运金牌和排名对于国家、民族和民众的意义,随着中国发展和时代进步正在发生改变。从“金牌至上”到“享受比赛,超越自我”,从运动员回答采访千篇一律到“洪荒之力”成为热词,我们逐渐变得从容、淡定和理性了。透过现象看本质,这种空间与时间转化之下所发生的对奥运金牌和比赛成败认识的转变,并非偶然和巧合,而是成熟大国心态养成过程之中的自然流露。

那么,到底什么是成熟的大国心态呢?“百姓昭明,协和万邦”,可以说是最好的注解。成熟的大国应该承担起符合自身地位和能力的大国责任,要为维护和平、共赢、发展的世界秩序作出积极贡献,而不是大国霸权与大国强势。同时,成熟大国的国民应该具有平和、宽容、理解与合作的理性和自信,而不是胜者为王、赢者通吃的功利主义和非此即彼、极端对立的盲目民族主义。

无论国家还是个人,在弱小的时候,在逆境的时候,有点紧张和敏感在所难免,取得了成绩欢欣鼓舞甚至广为宣扬也在情理之中。但正所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当真正强大的时候,当真正富足的时候,就要有一种兼济天下的情怀和多一些求同存异、包容理解的情感:取得了成绩坦然处之,而非沾沾自喜;遭遇了失败平静应对,而非怨天尤人。

里约奥运会上,民众包括各级官员对于奖牌的态度,相较于前面任何一届奥运会而言,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于是,当孙杨400米自由泳得了银牌、1500米自由泳无缘决赛时,无论媒体还是网民,都给予了满满的宽慰和鼓励。在一些专家看来,民众理性对待奥运金牌已经成为中国形成大国心态的标志。

在感受中国人特别是年轻一代发自内心的自信之余,我们也应该深入总结和提炼这种现象产生的机理,同时更重要的是不能据此轻易判定我们已经具备了成熟的大国心态。实际上,在这方面仍然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真正成熟的大国心态,应该是也必须是建立在国家富强、人民富足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基础之上。在这些目标还没有真正实现之前,逞谈大国心态可能还少了一些底气、多了一点盲目。

历史上,我们从不缺天朝上国的盲目自信。所以,清朝乾隆皇帝会对英国使臣傲慢地表示:“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经历京城沦陷之后的清朝统治者仍然会纠结于礼仪之争,不仅在“夷人”和“洋人”的称谓上举朝辩论,而且一些重臣还为对“洋人”做了某些小动作而沾沾自喜。1891年6月,处于一片“同治中兴”褒扬声中的清政府,对日本旨在摸底中国舰队作战能力的邀请毫无戒备,尽出北洋舰队精华,编队赴日进行“震慑之旅”,却未曾想数年之后完败于黄海、尽失于威海卫。回望历史,我们会为这样的盲目自信叹息不已,同时也应该认识到盲目自信背后潜藏的巨大危机。

好在,历经风雨之后终于迎来彩虹。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实现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自强,通过全面深化的改革开放实现了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现已成为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不过,就“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而言,我们仍然任重道远,由不得一丝懈怠和自我满足。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传统士大夫的家国情怀和豁达面对出世入世的理想状态。今天,国人体会到运动员的拼搏与付出,表现出对金牌的淡定及对失败的宽容,从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从容与理性。如果这些淡定、坦然、宽容、理性,能够从奥运赛场推而广之到整个中国社会,这将是国之大幸、民族之大幸。

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尊重他人和保护自己,才能把人民幸福之梦、国家富强之梦和民族复兴之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样的中国梦圆之际,必将是真正成熟的大国心态养成之时。(邵 建)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奥运金牌 成熟大国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