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79件征集民俗文物入库 或成博物馆首批住户

2016年08月31日 11:26 | 来源:江津网
分享到: 

今日,区文管所公开征集的79件民俗文物顺利入库馆藏,这批民俗文物包括雕花水缸、花轿、太师椅、木雕门窗等日常生活物品,最早或可追溯至明末清初。

3面花板均有数十个栩栩如生的人像铲底浮雕。李皓 摄3面花板均有数十个栩栩如生的人像铲底浮雕。李皓 摄

据区文管所工作人员介绍,这批民俗文物大部分较为完整或破损不多,由于都是日常生活物品,充分展现了江津本土民俗文化、移民文化特色。公开征集这批文物的目的,就是为补充博物馆“民俗”部分展陈内容,因此,这批文物特别是其中深具地方文化特色的文物如花轿、木雕门窗等,将成为博物馆开馆后的首批“住户”之一。

花轿(不含轿顶)仅有太师椅高。李皓 摄花轿(不含轿顶)仅有太师椅高。李皓 摄

这批文物全部由中山镇综合文化站原站长刘栋林提供。今年53岁的刘栋林,已在中山古镇坚守了整整23年。23年来,他查询资料、走家访户,整理出大量历史文化资料,为中山古镇先后成功申报重庆历史文化名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作出了突出贡献。这些文物就是刘栋林在中山古镇工作期间,不断收集、购买保存下来的。

旧木门的中间雕刻着栩栩如生的人像,警人深省。李皓 摄旧木门的中间雕刻着栩栩如生的人像,警人深省。李皓 摄

在这批文物中,刘栋林认为最早、最具移民文化特色的当属一个大水瓢。这个长径37厘米、短径31厘米、深10厘米的大水瓢,刘栋林戏称为“天下第一瓢”,他从来没有看到过其他地方还有这么大的水瓢,普通人家谁会用这么大的水瓢呢?

刘栋林的“天下第一瓢”刘栋林的“天下第一瓢”

刘栋林还认为,只有清朝200多年绵延实施的“湖广填四川”期间,大群移民在迁徙中,才会使用这么大的水瓢——做饭时,50人多少米添多少瓢水、100人多少米添多少瓢水……如果用小瓢,还不知道要舀到何时。“这其实就是一个量器。”刘栋林表示。

这个盒子是装什么的?刘栋林告诉记者,老人们都说是用来装官帽的。李皓 摄这个盒子是装什么的?刘栋林告诉记者,老人们都说是用来装官帽的。李皓 摄

精致花板上满是铲底雕刻并着以金漆人像的花轿,则是刘栋林家祖传下来的。据刘栋林表示,这顶明清风格的花轿,是刘家当初“租”给周边结婚的乡邻的,刘家几兄弟通过抬轿挣点喜钱、力子钱。送亲结束后,刘家兄弟就一人带一块部件回家——所以,刘栋林家有轿杆,他从伯公家收到花板,从四公家收到轿顶……曾经有其他区县博物馆想在刘栋林手里买走这顶轿子,但刘栋林死活不干,“就要把江津的文物留在江津。”

这是赶考用的书箱,在刘栋林的口中,也暗喻“书香门第”。李皓 摄这是赶考用的书箱,在刘栋林的口中,也暗喻“书香门第”。李皓 摄

不过,这顶花轿也确实“精致”!不含轿顶,仅有67厘米长、48厘米宽、104厘米高——这样狭小的空间,别说成年人,就是五六年级的小学生很多坐进去都会觉得又小又窄。面对大伙奇怪的眼神,刘栋林解释说,以前的女子嫁人最多也就十五六岁,加上那时闺房女子天天都吃得清淡,六七天才打一次“牙祭”(即吃荤),又没怎么运动,身材娇小,坐得进轿子也不奇怪啦。

编辑:陈佳

关键词:79件征集民俗文物入库 或成博物馆 首批住户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