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建造下一代对撞机是世界学术界共识

2016年09月08日 10:09 | 作者:陈新 | 来源:新京报
分享到: 

关于建造下一代对撞机的问题,从世界范围来看都是有共识的,那就是一定会建。

近日,杨振宁教授发表观点,认为中国今天不宜建设超大对撞机,一时引发物理学界热议。关于在中国建造下一代对撞机的问题,在网络和媒体上引发了热烈的讨论。这是个好事,科学的问题不仅需要在科学工作者内部讨论、形成共识,媒体大众也需要有知情权,科学工作者也需要向关心这些事情的公众提供科普知识。目前来看,我们的科普工作还远未到位。

关于建造下一代对撞机的问题,从世界范围来看都是有共识的,那就是一定会建,但至于何时建,建在哪里,目前还没有定论。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即有意建造对撞机的国家必须要有一定的经济实力,要对这种大科学工程有充分的论证,要有国内外的技术合作。就这三点而言,中国已经具备一定基础。在中国粒子物理学家内部,也是有共识的,就是支持中国建下一代对撞机项目。个别这个领域的科学家不同意或不支持是可以理解的,任何科学决策都有正反两方的讨论,但是最终结论应该站立在科学问题本身的角度,建立在共识的基础之上,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向公众普及科普也是必要的。

公众关心的经费问题,如果从占GDP比重的角度看,从国家经济发展远景来看(项目本身有几十年的跨度),不是大问题。因此,挤占其他领域经费无从谈起,国家应该支持的是好的科学项目,而不是定总数后平均分配。毫无疑问,建造对撞机的过程也是我们学习的过程,毕竟我们没有成熟的经验,但是反过来说,想达到某些结果,做了不一定成,但不做一定成不了。从大方向说,国家政策支持更多科研投入,支持发展大科学装置和科学工程,这些地方也正是我们的短板。

粒子物理属于基础科学,有许多理论和学派,但是它离不开实验。我们需要一个在实验领域引领世界前沿的项目,而这个物理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国际合作,不是简单的谁领导谁的问题。我们需要国外的技术和经验,相关领域的专家和其他国家也希望通过合作共享物理结果,这是一个双赢的过程。加速器和探测器的建造会带来一系列的技术创新,会吸引培养一批相关技术领域的人才,得益的是国家。所谓基础科学无用论,我们大可不必在意,翻翻科学史就有结论。科学项目决策者应该考虑到相关领域研究者的共识,做出决定,而这个决定无疑将会影响中国粒子物理未来几十年的发展。

□陈新(清华大学物理系助理教授)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建对撞机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