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给乔任梁以伤悼,给抑郁症以关注

2016年09月18日 09:09 | 作者:仲鸣 | 来源:新京报
分享到: 

这不是乔任梁首次被聚焦,却是他最悲情的一次:年仅28岁的他,刚过完中秋就被传去世噩耗。这位经常笑得灿烂的演员、歌手,死因指向了抑郁症。骤然诀别、予人遗憾的死因,让不少网友心碎。

乔任梁的离世,让人想起同是抑郁自杀的那个微博名叫“走饭”的女孩。2012年3月18日,22岁的她发出了生前最后一条微博:“我有抑郁症,所以就去死一死,没什么重要的原因,大家不必在意我的离开。拜拜啦。”让很多人眼泪瞬间决堤。

也是从那时起,我在有意识的了解下,对抑郁症有了初步认知:原来它不是简单的心情不好,也不是用“做人呐,最重要的是要开心”之类鸡汤就能治愈的,原来它会让人大脑仿佛被绑架、连语言都无法组织,它跟网上戏谑的“整个人都不好了”“生无可恋”断然不同——没经历过抑郁症的人,可能永远不懂他们的“死一死”,跟他们永远隔着“次元壁”。

乔任梁身边熟人透露,他去年患上抑郁症,有时靠安眠药才能入睡。之前他微博上也有跟抑郁症抗争的痕迹。抑郁症也补上了其极端自杀方式和个人体面生活间的逻辑缺环。但抑郁症患者需要的抗抑郁治疗与危机干预,在他那里也是贫乏的:据报道,他此前拍某电视剧时,就被导演点名痛批“再迟到一次就申请全行业封杀,严重抑郁症请回家治疗”。这无意于苛责涉事导演,或许他发狠是因不了解抑郁症,但在乔抑郁症表征这么明显的情况下,所有人没有用有力的扶助将他拉出“噩梦”,让人遗憾。

基于涉公众人物话题的舆情燃点低、关注度高,乔任梁自杀,在留下一声叹息外,也该将公众注意力带向对抑郁症问题的密集关注,完成对自我的抑郁症基本知识科普,也增强对抑郁症的了解和自我情绪调控。

在乔任梁去世事件上,舆论场上确实有些吃“带血馒头”的恶意造谣和消遣噱头的看客心态,但可堪慰藉的是,大量公号、微博和论坛,都借此“安利”起了抑郁症知识,掀起了讨论:有人分析了其生理易感性基础,还有人列出自我诊断表“伯恩斯抑郁症清单(BDC)”,还有以往的患者以身说法……这些若能让更多人跳脱对抑郁症的形而上想象,看到其病理本质,摒弃“中邪”等歧见,也是好事。

更乐观的情形,则是在高强度关注中唤起制度缺口的填补:就在前些天,国办印发了《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16-2020年)》,明确要加强对抑郁症等主要致残性精神疾病的筛查识别和治疗康复,而此外,缩减我国精神卫生投入占卫生总投入比重(约1%)跟许多国家(20%)的差距,还有像有些国家那样推出防治中学生抑郁症的教材,也都不无必要。虽说这些宏大的制度补全,未必能将乔任梁们拦在抑郁自杀的门外,但制度在于筑底,防不了“万一”但能兜住“一万”。

给乔任梁以伤悼,给抑郁症以更多关注,这也是赋痛悼以意义的方式。

□仲鸣(媒体人)


编辑:刘文俊

关键词:乔任梁 离世 去世 抑郁症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