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藏闻逸事藏闻逸事

万里征程诗不尽 长征文物讲述峥嵘岁月

2016年10月13日 09:22 | 作者:付裕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任弼时长征过草地时吃剩的皮带 1936年皮革长77厘米

任弼时长征过草地时吃剩的皮带 1936年皮革长77厘米

红二方面军第六军团熊兴瑞与刘林标长征途经草地时煮野菜用的铜提盒1936年

红二方面军第六军团熊兴瑞与刘林标长征途经草地时煮野菜用的铜提盒1936年

红军长征过草地时用来充饥的皮鼓 1935—1936年皮、木

红军长征过草地时用来充饥的皮鼓 1935—1936年皮、木

红四方面军总医院第二分院用的药碾 1935年铁、木

红四方面军总医院第二分院用的药碾 1935年铁、木

万里征程中的峥嵘岁月

红军长征不仅赢得了革命的胜利,更留下丰厚的革命文化遗产。红军将士面对强敌,冲锋在前、视死如归;长征路上,官兵平等友爱,同志之间生死与共。80年后,再看长征途中作战行军、工作休息、所见所闻的实物,为后来人呈现出长征亲历者的一份弥足珍贵的原始记忆。

除了食品,药品的缺乏也成为长征期间困扰官兵的难题。红四方面军总医院于1932年12月建立在四川通江泥溪场。由于战事频繁,总医院在通江曾五次转移,最后转移到沙溪的王坪直至红四方面军撤离通江。总医院是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的直属单位,是一个集医、政、军、教、研于一体,中西医并重的机构,是红军当时规模最大、机构最健全、功能最完善的后方医院。懋功会师后,1935年6月,红四方面军总医院与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的卫生部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总卫生部。

由于当时药品和医疗器械紧缺,总医院的医务人员经常自行研发、研制药物和医疗器械。当中药材匮乏时,就利用当地的老中医就地取材,并组建采药队,负责中草药的采集,然后由医护人员研制和加工。

后来,途经四川炉霍时,红军将士将一个药碾留在当地藏民鲁罗门因家。鲁罗门因觉得它非常珍贵,将它妥善保存下来,在捐赠的时候,他说:“见到此物,就像看到红军一样。”

提起药品,不得不提起一位红军医生。在参加红军前,傅连评曾任汀州红十字会主任医师、福音医院院长。而在毛泽东、朱德建立赣南、闽西根据地时,傅连评就在福音医院中救治受伤的红军战士。

随着与毛泽东等红军指战员不断接触,傅连评决心成为红军的一员。1933年,他毅然把长汀的福音医院搬到了瑞金,取名为“中央红色医院”,成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一个比较正规的医院,从此铁了心跟共产党走,九死一生无怨无悔。

红军长征时,傅连评坚决要求随红军主力长征。他买来8个大洋铁箱子,全部用来装药品和医疗用具。为不给部队添麻烦,他拒绝坐轿子行军,日夜苦练学会了骑马。傅连评一边行军,一边救死扶伤,经常累得筋疲力尽。出发时所带的药品用完了,他就采用民间偏方,如采用冷敷退烧和喝浓茶强心利尿的方法,治疗伤寒病。由于将士们枪伤、痢疾、疥疮、疟疾和溃疡等伤病特别多,傅连评只好因陋就简,用土洋结合的办法救治伤员。此外,他还办起了医务训练班,白天行军,晚上授课,培养出了一批医护人员。

虽然缺医少药,但参加长征的将士们却充满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红四方面军第九军熊启文在第二十五师第七十五团医务所里写给父母及幺叔的信中,表达了对家人的挂念之情和参加红军的见闻:“查不知故乡之事,亦不知大人玉体安否?而合宅人等可好否?实为男终日挂念”。“自参加红军以来,身体强健,日居快乐,并无疾病疮毒之忧”;“在红军内面,官兵平等并没有大小之分”。在信中,熊启文描述了其在红军中的日常情况,并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对革命充满必胜的信念:“现在革命正为高涨,东打西征,南讨北伐,百战百胜之钢铁。红军真正任何敌人莫能抵对。”付裕

编辑:邢贺扬

1 2

关键词:万里征程 长征文物 七律·长征 长征系列诗词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