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

双语教育下的维吾尔族小伙,从小山村飞到清华园

2016年11月03日 13:56 | 来源:中国民族报
分享到: 

“能从乌什县到清华大学,双语教育对我的帮助最大。”漫步清华园,看着布满爬山虎的图书馆、圆形穹顶的大礼堂,还有日晷上“行胜于言”的格言,18岁的穆萨·图尔贡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这个维吾尔族小伙来自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玉斯屯克和田村。

玉斯屯克和田村位于天山脚下,距中国和吉尔吉斯斯坦边境不过30公里。今年,穆萨·图尔贡以701分的成绩摘取阿克苏地区高考理科状元,并被清华大学医学院录取,结束了乌什县没有学生考上清华大学的历史。“小山村飞出高考状元”成了乌什县居民茶余饭后的谈资。穆萨认为,他今天能考入理想的大学,主要是因为自己在国语小学打下了良好的语言基础。

穆萨报考的是清华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本硕连读8年。“小时候,妈妈经常生病住院,那时我就想长大了要当医生,这样就能治病救人了,这回我如愿了。”穆萨说。

穆萨清楚地记得,那时候经常是一位汉族大夫给母亲看病,但大夫说的话他一句也听不懂。7岁时,父亲带他去农机市场,路过依麻木镇国语小学时,他听到教室里传出琅琅的读书声,虽然听不懂,但他知道,那就是大夫说的汉语。他当即告诉父亲,他想到国语小学读书。当年9月,父亲带他到依麻木镇国语小学报名上学。

依麻木镇国语小学是一所寄宿制、民办公助小学。创办人库尔班·尼亚孜曾经当过大学教师、从事过个体工商业。因为做生意走南闯北去过很多地方,他深知学好汉语的意义。2003年,他拿出30万元的积蓄,在家乡伊麻木乡(2015年4月,依麻木乡撤乡建镇)创办了一所国语幼儿园,并从附近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四团请来了汉族老师。他说:“农民们不懂汉语,制约了他们的发展。必须让孩子们学好汉语,将来才能走得更远,拥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一年后,幼儿园的孩子们“毕业”,看到孩子们短短时间就能说一口比较流利的汉语,库尔班·尼亚孜看到了希望,顺势开办了国语小学。

在学校开办之初,乌什县委、县政府免费为该校划拨土地6955平方米,用于教学用地,教育行政部门积极为该校申办办学资质。通过积极争取,该校被纳入国家义务教育保障机制范畴,在校学生与公办学校同等享受“两免一补”政策,享受与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同等待遇。

刚开始,学校只有两个学前班。面对一群“牙牙”学语的孩子,如何让孩子们更好、更快地学会汉语,是老师们最关切的。

库尔班·尼亚孜和其他的老师通过不断地尝试,摸索出了一条新的教学方法,那就是通过不断的语言和肢体动作刺激,让孩子真正明白每个汉字的含义。

比如学习“坐”这个字,一位老师会带领孩子高声朗读,另一位老师就会不停地做“坐下”这个动作。也就是通过这样的学习方法,穆萨·图尔贡开始了他的汉语学习生涯。

“刚开始我一句汉语也听不懂,上课就像在听‘天书’。我记得当时班上只有3名汉族学生,大家都抢着和他们做同桌。到了3年级,我能和汉族同学正常交流了。”穆萨·图尔贡说。

为支持国语小学,2014年,乌什县再次无偿划拨7500平方米的土地建校舍,自治区教育厅拨付项目资金1647.12万元,建设了新校区。乌什县教育局还先后选派4名公办教师到依麻木镇国语小学支教,改善了国语小学师资队伍紧缺的窘境。

支援乌什县建设的浙江衢州援疆指挥部还帮助学校办起了体验式的国学课堂,通过穿唐装汉服、祭拜孔子像、背唐诗、诵读《弟子规》《论语》、学京剧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国学修养。因为小学时打下的书法基础,如今的穆萨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

2010年至2015年,依麻木镇国语小学培养的324名小学毕业生,有268名学生以优异成绩考上内初班,录取率达82.71%。乌什县教育局副局长王光理说:“依麻木镇国语小学在乌什县乃至整个阿克苏地区的双语教育中起到了带头的作用,政府将帮助学校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以先进文化为引领,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为党和国家培养更多民汉兼通的合格人才。”

“国语小学对我的影响太大了。”穆萨说,直到现在他都记得小学墙上“学好国语,面向全国”这句话,这也是他的座右铭,“只有学好国语,我才能走得更远。”

穆萨考上清华大学,让不少村民羡慕不已,也动了让自家孩子学汉语的心思。穆萨的表妹艾力·奥斯曼已经在维吾尔语学校读完一年级,见表哥考了好成绩,坚持要家长送她去国语小学学习。

“党和国家培养了我,毕业后,我希望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为亲人和乡亲治病,为改善家乡的医疗条件尽一份力。”穆萨说。

编辑:韩静

关键词:双语教育 清华园 维吾尔族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