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西施故里争议再起 学者建议应把力气花在文化挖掘上

2016年11月08日 19:18 | 来源: 光明日报
分享到: 

位于浙江诸暨的西施殿。
位于浙江诸暨的西施殿。

  陈侃章说,勾践卧薪尝胆之地是诸暨和绍兴,而浣纱溪就在诸暨。而在历史上,诸暨也未分过上、下诸暨,与余暨无涉,临浦也未属过诸暨(曾属过山阴)。“萧山县名唐天宝年间(约750年)从永兴更名,临浦迟至宋代才叫临浦里,民国三年才有施家渡这个村。”

  在西施故里问题上,明末清初萧山籍学者毛奇龄曾引用刘昭注释时写道:“《越绝》曰:萧山,西施之所出。”不过陈侃章认为,“萧山”二字,始于唐天宝年间的萧山县名,不可能出现在汉代《越绝》上,而刘昭之注也是一条无史可据的孤注。“此外,《辞海》《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关于西施、郑旦的词条记述清楚,业界很早就对此进行了认定。”

  萧山教师王玮常曾发表《西施出萧山》一文说,“西施出萧山,最早见于《后汉书》”。

  “《后汉书》成于南朝刘宋,比萧山县名要早300余年。萧山境内有几处西施古迹不足为奇,大概因为西施、郑旦由越入吴,途经绍兴、萧山、德清、桐乡、嘉善、湖州、苏州等,沿途各地都产生了纪念西施的古迹,有学者称之为‘西施之路’。”陈侃章说。

  20世纪80年代那场“争论”因王玮常的《西施出萧山》而引发,当时国学大师姜亮夫、中国历史地理学著名教授谭其骧和陈桥驿等一大批专家并不认可“萧山说”。随后“西施出萧山”的提法便逐渐消失。

  眼下,为了社会经济发展,全国各地纷纷从历史中挖“宝藏”,大打名人牌文化牌搞旅游。“这次西施故里争论再起,本质上也属于此类。”一位业内人士分析说。

编辑:梁霄

< 0 1 0 2 0 3 0 4 >

更多 时事新闻

更多 阅读推荐

更多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