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书画学院书画学院

写意墨竹画之辩证

2016年11月10日 14:18 | 作者:尹石 | 来源:中国艺术报
分享到: 

中国医学有“辩证施治”之说,中国画有“知白守黑”之说,其核心思想乃自于中国道家之学说。其道冠古今矣,凡事物莫非于此。画事亦然,写竹——意境与艺技亦在其中。故墨竹一科,看时容易做时难,须辩证施“制”耳。

春风拂槛露华浓  尹石

春风拂槛露华浓 尹石

“写”与“意”的意思。中国画墨竹是通过“写”的表现方法和形象来表达画家所要表示“意”的语言。“写” ,应该是用准确、肯定、凝练、概括的笔触在纸上传达心中所想之意境、意念、意识和意志。这就是写意墨竹的“意思” 。

“笔”与“墨”的道白。笔,笔力,笔锋。笔力,无“一味霸悍”之气不可出之;笔锋,无书法基础或功底不能为之,而墨只能以墨水浓淡求其变化、层次和美意。用颜色画竹易流于俗,应尽量避之。笔必以管状毛笔为之,羊毫、兼毫、石獾诸品皆可使之。笔宜大、锋宜长、墨宜饱,用之则得心应手。

“有”与“无”的气度。 “胸有成竹”是指谋篇大略,指挥若定,意在笔先,运筹帷幄之大气;“胸无成竹”则表示信手写法,随机应变,意在笔后,皆成文章之大度。气者,心胸之所欲也;度者,所要之效果也。两者对立统一,不可厚非,非深厚功底不达应用自如之妙。若笔墨无精打采、构图杂乱无章,则既无“气”亦无“度” ,不足为墨竹所道。

“修”与“养”的流露。“修养”释于文学创作便为通过丰富的营养来达到至善至美的追求。就写意墨竹而言,一幅精彩的作品可以自然地流露出文学、哲学、书法、印学、音乐、舞蹈、戏剧等诸多美学的内涵。凡成大家者,必备博学多才之修养。因此,加强多方面艺术修养是“有益身心”之师,“养精蓄锐” ,厚积薄发,每有灵感,便可“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

“心”与“手”的相应。仅仅“胸有成竹”是不够的,还必须“急起从之、振笔直遂”这番功夫方能实现“心”与“手”的相应和。 “心”是天才者的悟性,“手”则是勤奋者的功夫,两者不可缺一。天才者如不勤奋,缺乏功力,其作品如浮云蔽日,只能哗众取宠不足以重量;勤奋者如缺天才(悟性) ,缺少灵气,其作品如沙漠跋涉步履艰难的“苦行僧” ,不能激发人心,亦不足为道。

“形”与“神”的谋合。凡画必以形为描摹主体。就中国画而言,无论是写意还是工笔,皆先求其“象” 。但所有艺术又必须“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得意忘形实乃中国画的最高境界。竹者,取其挺拔向上之形态,得其劲节刚柔之精神,借用笔墨纸的载体,造型其出土、伸展、迎风雨、立霜雪之态势而表现出内在的精神世界,此乃超于物象的“神品”也。

“气”与“韵”的飘逸。谢赫“六法”中首条便是“气韵生动” 。倪云林曰:绘画“逸笔草草,聊写胸中逸气耳” 。唯此,气为阳,韵为阴,互为渗透,旋为太极。写墨竹,竿节为气,枝叶为韵,前者为刚,后者为柔,把握好墨竹画的“气节”和“韵味”才能“气韵生动”耶!

“繁”与“简”的两极。繁与简是和疏与密同义。在绘画上,有时繁花似锦,繁荣昌盛,灿若繁星;有时言简意赅,简明扼要,深居简出。此皆因时因地而宜矣。皆取决于画面大小,内容深浅和灵感发挥。但无论如何都应使画简约而不简单。故画大而不空,画小而不堵;繁能锦上添花,简可无中生有。一切皆见功力,皆见才情耳!

“雅”与“俗”的物语。中国画本身创作求其雅,更何况墨竹乃雅中之雅, “四君子”中可以不着一彩,尽得风流。“俗”相对于“雅”而言,约定俗成,入乡随俗,俗不可耐,凡夫俗子等等,看来“俗”字偏用于贬义之多。既如此,画竹也应避世绝俗,风流儒雅才好。但何谓雅?为何俗?或曰:以墨为雅,以色为俗;笔力为雅,飘浮为俗;气韵为雅,刻板为俗;神似为雅,形似为俗;内涵为雅,表象为俗……凡此种种不一枚举。东坡言: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可见主张“超凡脱俗”以竹为上,而墨竹画则上上者也。然而任何事物不能一言堂,雅与俗又不能彼此对抗,是为相对而存在。有时候“大俗”变“大雅” ,有时又“雅俗共赏” ,阳春白雪、下里巴人各取所需,皆因画家、读者主观、客观所致。东坡又云:“若对此君乃大嚼,世间哪有扬州鹤。 ”雅耶?俗耶?由画家“好自为之”唉!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写意墨竹画 写意 墨竹画 辩证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