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集·言论集·言论

韩凤芹:中职教育学费不能盲目“一免了之”

2016年11月14日 09:22 | 作者:韩凤芹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近年来,中职教育免费政策的实施为农村及城市困难学生提供了机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在全面推进免费政策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负面效应。尤其是“一刀切”的中职免费政策,不仅与“发展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目标不相符,甚至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发展。

2016年,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教科文研究中心对全国143所技工院校校长、管理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参与调查的学校中,全部享受中职教育免学费政策的比例高达94.92%,部分享受的占4.52%,即中职教育免学费政策在此次被调查样本中基本实现全覆盖。从地区结构看,在中西部地区,中职教育免费政策减轻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中职教育的吸引力。但在东部地区,突出的矛盾是招生下滑严重。数据显示,浙江温州、台州地区成为中职教育下滑“重灾区中的重灾区”,2010至2013年间招生降幅高达40%以上,远远超过学龄人口的变化。

近年来,伴随免学费政策深入推进,我国财政性职业教育经费政府投入比重不断增大,社会投入比重持续减小,结构严重失衡,这种趋势在中等职业教育尤为突出。而且,受义务教育经费不可携带的影响,外来人口流入地区为了减少本地财政负担,往往缩减了本地优质中职教育对非户籍学生的开放空间,进一步加剧了本地产业的人才需求与中职教育的脱节。

此外,比较突出的几个具体问题有:

一、 免费政策前运行较好的学校发展受到抑制。免收学费后,财政对职业学校的支出总量没有同步增加,而是进行了结构性调整,相应减少了对学校的基础设施类的项目支出。政府拨付的2000元/年/人的免学费补助主要用于保障学校的日常运转,包括水电气、维修、劳务、差旅等,很难再有经费用于学校专业建设和改善办学条件,很多发展中职内涵、提升软实力的政策措施变成“无米之炊”。

二、 免费政策前运行较差的学校得以继续生存,有“养懒校”的现象。免费政策后,部分运行不佳甚至濒临停办的民办中职学校得到了全额补助,从而能够继续维持,得以生存。由于免学费政策并没有对职业学校增加绩效指标,这些学校发展的动力、效率问题都没有任何改进迹象,在一定程度上推迟甚至阻碍了民办职业学校的结构优化。对大多数发达地区的家长而言,其收入水平相对较高,负担能力较强,免费反而给人造成了“不要钱的东西不是好东西”的印象,加深了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

三、 中职院校争抢生源的问题突出。由于财政补助的生均经费拨款尚未考核教学质量,而与招生人数有直接关系,导致免费后中职院校争抢生源问题更为突出。据业内人员介绍,每招一个学生,公办学校出差、宣传和给初中的奖励,平均成本为200~1000元,民办学校的平均成本为600~2500元,这几乎相当于半年或一年的学费,造成了财政补助资金的浪费。而且在争抢生源过程中,很多学校都会采取不正当手段招生,夸大宣传,虚假承诺,欺骗学生与学生家长。

四、 很多中职学生产生依赖心理。免学费政策使学生或者家庭不需要承担任何成本就能享受到政府提供的政策福利,这种直接的学费减免可能导致很多享受免费政策的学生不珍惜读书的机会,一定程度上使学生产生依赖心理,降低了激励作用。

实行中职教育免费政策的基本出发点是教育公平,但教育公平并不是要求平等或平均地分配财政教育资源,除了平等原则,还应辅之以差异原则与补偿原则。为此建议:

重新定位职业教育的功能,营造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环境。当前中职教育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是教育质量低,缺乏社会认可度。从生源的角度,主要是家庭困难的学生和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这难以满足未来国家创新发展战略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关键还在职业教育定位不清。应明确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模式。

尽快建立国家资格框架制度,提升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与普通教育相比,当前职业教育社会地位“低人一等”的原因在于,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基本上处于割裂状态,两者是在两套不同的评价标准和体系下运行的,其教育成果也互不相认。而建立国家资格框架制度,就可以打通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使得职业教育真正受到社会尊重。

加大职业教育集团化改革力度,打破按行政区划的办学模式,以社会调节和市场调节取代政府行政配置,优化中等职业教育布局。

(作者系民建成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教科文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韩凤芹 中职教育学费 中职教育 免费政策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