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拱卫京都的四大孔道,你知道几个?

2016年11月24日 14:57 | 作者: 郭欣 | 来源:北京日报
分享到: 


古北口长城

古北口长城

虎北口孔道——长城博物馆

虎北口孔道,凌绝于山巅之上。它坐落在今密云区古北口镇,距北京城区100多公里。因其比邻卧虎山,故得名“虎北口”。后易名“古北口”,传说是清乾隆皇帝所赐。

乾隆元年,乾隆帝前去热河途中经过虎北口,感叹于长城内外的美景,便问刘墉此地为何名。刘墉如实回答:“唐时叫虎北口。”乾隆帝心想:我来来去去从此口经过,怎能叫“虎北口”!于是取其谐音“古北口”。

出了古北口,穿过平缓的山地丘陵地带,即可抵达今河北省承德市。据考证,新石器时代原始人类就已经开辟出了北京到承德的道路,被人们称之为“京承路”,迄今起码有6000多年了。历史上,“京承路”时而充盈着异邦间的温情,时而又被征战的冷血所浸染。在人们记忆中,更多的是后者的刻骨铭心。

自古以来,强悍的马上族始终觊觎着关内的良田沃土,承德成为他们巧取豪夺的桥头堡——古北口不可避免地坠入战争深渊。

从遥远的西周开始,各朝各代无不在古北口筑关设防。到了辽、金、元、明、清五朝,大大小小争夺古北口的战役从未停止过。

明洪武十一年,朱元璋令徐达建古北口关城,在北齐长城的基础上砌石块以增强防御能力,加修关城、大小关口和烽火台等关塞设施,并增修门关两道:一门设于长城关口处,称“铁门关”,仅容一骑一车通过;一门设于潮河上,称“水门关”。

明弘治十年鞑靼王子率兵入侵古北口,被明军打得弃甲而逃。明嘉靖二十九年,北方少数民族又率骑兵近万人攻打古北口,最终未能越雷池一步。

隆庆三年张居正为了加强防务,特别把抗倭名将戚继光、谭纶调来北方。谭纶任蓟辽总督,戚继光任蓟镇总兵。蓟镇所管辖的一千二百多里的长城,经戚继光的精心筹划,亲自督修,十数年间便建成了一道城墙高峙、墩台林立、烽火台相望的坚固防线。戚继光在修复古北口长城时,不仅保留了北齐长城,还在长城墙外又加砌了城砖,至此才有了著名的古北口双长城。

1933年年初,古北口抗击日军的战斗打响,360多名阵亡将士长眠于古北口。一座“古北口保卫战阵亡将士”墓碑矗立在这里,笑看着一瓦蓝天。

编辑:邢贺扬

1 2 3 4

关键词:卢龙塞孔道 榆塞孔道 虎北口孔道 军都径孔道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