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悦·生活悦·生活

郭文景把中国诗词搬上合唱舞台

2016年11月28日 16:05 | 作者:韩轩 | 来源:北京日报
分享到: 

将京剧唱腔融进歌剧,引入李白李煜作品,为海子遗作谱曲

作曲家郭文景酷爱中国诗歌。摄影王小京

作曲家郭文景酷爱中国诗歌。摄影王小京

交响音乐会就是美声配乐队?唱的也只能是西方歌剧选段?中国著名作曲家郭文景显然不这么认为。上周六,“天地的回声:郭文景交响声乐作品音乐会”在国家大剧院上演,京剧演员“乱入”其中,唱的正是李白的《清平调》《蜀道难》、李煜的《虞美人》,还有海子、西川的诗歌。郭文景把不少中国诗词搬上合唱舞台,他的“中西合璧”显得与众不同。

近些年来,我国制作的西方经典歌剧和中国原创剧目数量不少,但把京剧唱腔融入其中的却不多见,郭文景开此先河。他早年创作的歌剧《夜宴》与《诗人李白》中都有京剧演员的身影。此次音乐会上,独唱与合唱曲《清平调三首》之一的“云想衣裳花想容”中的昆曲音调,就是由著名京剧小生李宏图演唱。对此郭文景解释:“我不满足于歌剧里面都是美声唱法,中国戏曲演员的声音也很有魅力。”

郭文景还首次编排了合唱与交响乐队合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音乐史上,李煜的这首《虞美人》无数次被谱曲,大多都是凄婉哀愁的风格。可郭文景偏偏用战争的杀伐气氛做背景,衬托李煜哀婉的诗句,“这是李煜在宋朝做俘虏期间,回忆自己的宫殿唱出来的挽歌,战争气氛更能表现他对亡国的哀叹。”

《清平调》《虞美人》《蜀道难》,一场音乐会上那么多的诗词,一下就暴露了他对诗歌的热爱。“我非常喜欢诗歌!”郭文景说,他生活中的许多乐趣都由诗歌带来,“它们能将我带离日常生活,进入一个充满新奇与奇幻的世界,领略不同的山川与河流,体验不一样的人文情怀。”

相比古典诗词,郭文景对现代诗歌更感兴趣。“1989年3月14日,海子写了他人生中最后一首诗《春天,十个海子》,写完这首诗十天之后,他就自杀了。”郭文景如数家珍地讲着这首诗的创作始末,毫不掩饰他的热爱,“海子诗歌的抒情性非常打动我,特别适合拿来做音乐!”2001年,郭文景凭借一支乐队、两架竖琴、一位女高音,把这首诗搬上舞台,在欧洲完成了世界首演。15年过去,这部作品终于辗转回国,由歌唱家宋元明完成了它的中国首演。

其实,郭文景的许多作品都曾在国外演出,欧洲音乐评论界对他的评价是:“完全不理会西方对中国文化的期待,是一位依据自己的内心情感来创作的作曲家。”不按照大众化的想象创作音乐,也不按西方的想象来描绘中国,正是郭文景的风格。古琴、脸谱、中国结,这些西方印象里典型的中国意象,郭文景很少刻意使用。“中国风格应该是个开放的概念,为什么创作只选择西方熟悉的符号,难道不带有这种符号的艺术就不是中国的吗?艺术的发展方向是未知的,才是有趣的。”

或许很多人会好奇,为什么郭文景的作品在国外已经多次演出,但在国内却很少上演?“我国的合唱事业虽然遍地开花,但大多数还是普及性的、群众性的演出,真正能展现合唱魅力的却不多。”他说,这几年间,情况却发生了转变,“我国的歌唱演员水平明显提高,很多中国演员在国际舞台都有一席之地,很多作品终于可以进行国内首演。”

就拿这次演出中的无伴奏合唱《天地的回声》来说,这部作品音乐表现幅度大、音域宽,想把它唱准都不容易。而《蜀道难》这部作品对管弦乐团的要求也很高,一般的交响乐团只有4个圆号,这部作品却需要6个圆号。为筹备这场演出,除了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的4个圆号手,郭文景还特意向中央音乐学院借来两名圆号专业的学生。“这部作品的难度相当大,排练时遇到了许多困难。”郭文景说,“不过,就在上台前的最后一分钟,他们神奇地达到了所有目标。”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郭文景 中国诗词 合唱舞台 歌剧 李白 李煜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