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北京推六项医保新政 上门医疗和家庭病床均纳入医保

2016年12月01日 08:50 | 来源:经济参考报
分享到: 

在这一过程中,推进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完善居民医保门诊统筹和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医保差异化支付政策,适当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保支付比例,将符合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慢性病医疗机构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范围,是促进患者有序流动,并进一步推进分级诊疗实施的重要杠杆。

在这一背景下,各地社保和卫生部门陆续出台政策,以进一步发挥医保调节作用。如北京市人力社保局近日发布了《关于发挥医保调节作用推进本市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有关问题的通知》,提出扩大社区等基层定点医疗机构药品报销范围,加强不同医疗机构用药报销对接,支持医联体建设,促进社区卫生机构发展等内容。四川省《关于巩固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实施意见》也明确,完善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医保差异化支付政策,进一步拉大不同等级医疗机构起付线差距,适当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保支付比例。对符合规定的转诊住院患者可以连续计算起付线,提高补偿比例。扩大患者就医选择面,方便患者就近诊疗。

“社区鉴于服务能力等原因,患者去得比较少,所以在医保报销上,北京市这次在处方开药量和报销比例上做了调整,引导老百姓更多的愿意慢性病、小病小灾去社区,疑难病,重大病到大医院,同时双向转诊和报销渠道都更通畅,这都将有利于分级诊疗的实施。”孙德尧表示。

在如何发挥医保引导作用推进分级诊疗,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上,中国医科大学副校长尚红建议,医保要建立推动分级诊疗的鼓励性政策,对于县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相应能力内的医疗费用报销,可不受医保预算总额的限制。鼓励部分地方探索将固定额度医保基金划拨给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诊所、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机构,以鼓励竞争,提高质量和效率。同时,建议将日间手术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建立低等级医院首诊患者转诊仍享受高比例报销制度。

探索 医养结合尚需破除医保瓶颈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养老、医疗需求不断增长,“医养结合”模式有望成为老龄化中国“老有所养、老有所医”的突破口。截至2014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已达2.12亿,占总人口的15%,其中数量庞大的老年人患有慢性病,还有将近4000万失能、半失能老人。这让老年人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和生活照料需求叠加在一起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医养结合是一种医疗和养老相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优势在于整合养老和医疗两方面资源,提供持续性的养老服务,也能提高医院床位的周转率。卫计委表示,2017年要初步建立医养结合的政策体系和标准规范。

不过,统计显示,我国医养结合满足率仅为15.9%。有专家表示,医保政策瓶颈已成为阻碍这一养老新模式发展的最大障碍,亟待厘清相关标准,破除发展障碍。

为缓解这一问题,各地开展以医保促进医养结合的有益探索。目前,重庆等地探索的“医养结合”养老新模式,既能缓解病人长期在医院“压床”的情况,也能解决老人在养老过程中的医疗问题。

如北京市提出“9064”养老服务发展目标,即到2020年,90%的老年人在社会化服务协助下通过家庭照顾养老,6%的老年人通过政府购买社区照顾服务养老,4%的老年人入住养老服务机构集中养老。

“将医疗机构上门服务医疗费和家庭病床医疗费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养老‘9064’的要求,避免老年人频繁往返于医院和住所、养老机构之间的麻烦,为居家养老服务提供条件。其实都是为适应新形势变化作出的医保政策调整。”孙德尧表示。

“想发展医养结合,就得有配套的医保政策。”一位受访专家表示,未来应鼓励与现有符合医保定点条件的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采取走医保绿色通道、巡诊和定期上门服务的方式满足养老机构的医疗需求。

编辑:秦云

01 02

关键词:北京 六项医保新政 上门医疗 家庭病床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