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揭秘诈骗新动向:紧跟社会热点 骗局"看人下菜"

2016年12月14日 14:14 | 作者:吴小康 赵刚 郑良 宋晓东 | 来源:半月谈网
分享到: 

警惕高大上的新名词

一些骗子还围绕人们关注的领域,用种种高大上的新名词包装骗局。比如P2P、O2O等新模式、新业态,近年来发展势头很好,平时媒体报道也很多,成为社会热点,实际上,不少人对它们并不了解,只是感觉这些产业高端、新颖、有前途。这一状况被骗子敏感地捕捉到,借此编造说辞,设计骗局。

今年,安徽省合肥市公安部门破获一起P2P特大非法集资案。有居民报案称,一家公司通过名为“徽融通”的P2P平台,不定期发布借款标的,吸引投资,不少人听信后筹资加入,可最近发现平台无法提现了,客服电话也打不通。

公安部门调查后发现,犯罪嫌疑人周某利用人们对P2P的良好印象,以互联网金融为幌子,以高额回报为诱饵,向社会募集资金。截至案发,这家公司共循环吸收资金24亿元,涉及注册用户近12万人,至今仍有2.8亿元无法兑付。

办卡优惠、卷款跑路本是骗子惯用的手段,现在也开始借新名词进行包装。今年年初,曾宣称要打造生鲜界“阿里巴巴”的O2O电商企业“水果营行”连锁店,半个月内数百家店面陆续关停,让不少消费者蒙受巨大损失。这家企业以时髦的新业态形象出现,曾以燎原之势席卷全国,遍布20余个城市。

记者了解到,“水果营行”以充值返还、买果打折等方式吸引了大量消费者办理高额会员预付卡,如充值1000元送1000元、充值5000元送5000元。与传统的水果经销模式不同,该企业发展会员目的明显。有关专家认为,这种优惠过大的营销手段是不盈利的,“水果营行”的商业模式涉嫌欺诈。

化身“白富美”诱人上钩

网络时代,海量信息真假难辨。一些骗子利用虚拟身份,化身“白富美”或“高富帅”,大肆骗投资、骗婚、骗购物等。

今年10月,合肥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接到匿名举报称,安徽祥正财务管理有限公司拉拢客户在广西南宁大宗商品交易平台上炒沥青。根据国家规定,各类大宗商品交易,原油、白银期货及其他现货交易,必须有央行、证监会、发改委等相关部门颁发的证照,而这家公司对外宣传的各类资质及经营范围均系虚假信息。

调查发现,这家公司的一些员工冒充“白富美”,通过微信等聊天工具,发布虚假盈利信息吸引客户上当。聊天过程中,他们一人分饰多个角色或员工之间互相配合,假扮成分析师、理财师等对客户进行投资指导,并提供虚假的止赢止损指数,骗取客户资金。

在广西一所大学就读的小郭告诉记者,今年暑假她在一家网络公司打工,所负责的业务为拉拢客户炒贵金属。为了寻找客户,她按照领导要求,申请了多个QQ号码、微信账号。为让信息显得逼真,她还从网上下载多张图片发布到朋友圈、QQ空间里,伪装成白领、领导等。“我们平时要不停地添加朋友,并与他们聊天,在取得他们的信任后,再推销自己的产品。”小郭说,虽然成功率不是很高,但也有不少人投资。

腾讯“手机管家”安全专家蔡超维说,诈骗分子在网上伪装自己的身份有两个目的,要么是直接行骗,如骗投资、骗婚等,要么是获取信息以用于后续诈骗。一些骗子取得对方信任,掌握对方信息后,会利用改号软件、钓鱼网站、包含手机病毒的文件等工具实施诈骗,一旦收到受害者的钱就会用种种办法快速“套现”,整个过程全部是在非接触情况下完成的,可谓“来无影去无踪”。 

编辑:梁霄

关键词:诈骗 银行 电话 手机 毒瘤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