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声·政情>看点 看点

青海省农牧业生产再获丰收

2016年12月27日 15:39 | 作者:罗连军 | 来源:青海日报
分享到: 

政策给力亮点层出

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情况下,我省稳定发展农牧业生产,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加快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牧业等二三产业,引导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扎实推进产业精准扶贫,农牧民收入增幅继续保持较高增速,连续7年高于GDP增幅。

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全面推进,使我省农牧业多元化投资保持较快增长,高效绿色农牧业发展道路迈出实质性步伐,农牧业适度规模经营已经初见成效,“放管服”同步推进取得新进展,互联网+现代农牧业行动破题有为。

今年,全省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体系,创新农村牧区金融服务模式,扩大民间资本投入,建立多层次、广覆盖的“三农三牧”多元化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农牧业基本建设项目以及专项资金投入实现双增长。

通过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全省组建了省级重大农作物病虫害应急防控队,农药用量比上年减少82吨,有机肥使用量大幅增长;通过启动实施耕地轮作休耕试点和“增草减料”计划,开展马铃薯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农田残膜回收率达到80%,有机肥生产厂家达到27家,率先在全国研发了牛羊粪便无害化处理设备,近1400家养殖场建设了粪污处理设施。

目前,全省已扶持333个专业合作社、400个家庭农牧场、20家产业化龙头企业。土地流转总面积达到11.19万公顷,草场流转面积达到456万公顷,扶持建设199家畜禽规模养殖场,建成适度规模养殖场2800余家。

今年,全省把放管服结合作为简政放权的“先手棋”,取消行政审批项目2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5项、涉农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12项,暂缓实施行政许可事项17项,确定后置审批事项为11项。

在农牧系统启动实施互联网+高原特色农牧业大数据平台建设项目,推进“互联网+”智慧种植业、畜牧业、渔业、草原等信息的互联互通和共享利用。当前,农牧业数据化、管理精细化、生产智能化取得显著进展,设施蔬菜基地、人工饲草基地、渔业生产基地、规模养殖场全部完成GPS定位。

推进改革措施到位

2016年,我省采取“稳增长,保生态,促转型,提质量,延链条,强科技,增活力,防风险”等几大得力措施,全省农牧业生产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得到提升,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建设提速。并强力推进了农畜产品品牌建设、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运用,深化了农牧业经营体制机制改革,促进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2016年,我省全面推开农业“三项补贴”改革,支持耕地地力保护和粮油适度规模经营,坚持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推广全膜覆盖栽培技术。全力推进草牧业改革和粮改饲试点,构建了农牧结合、草畜联动、循环发展的畜牧业发展机制,改良天然草原1.35万公顷,草食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年来,我省扎实推进三江源二期、退牧还草和祁连山综合治理等工程建设,草原鼠虫害防治效果达90%以上,毒草防治效果达95%以上。全面推行草原生态保护补奖绩效管理,奖补资金总量达24.13亿元。研究制定了生态管护员管理办法以及牧民生产经营模式创新方案,国家公园新增草原管护员4721名。增殖放流各类土著鱼类1216万尾,据预测,到年底青海湖裸鲤资源蕴藏量近7万吨。

围绕创新草原生态保护机制、培育农牧业经营主体、建立集约化生产方式、草畜联动机制、多元化服务体系和产业化发展等工作,编制了《青海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建设规划(2015-2020年)》。扶持建设22个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了10个国家级、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在11个县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试点,扶持建设了30个农畜产品品牌建设项目。

目前,全省市州级以上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451家,预计全年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可实现销售收入88亿余元,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52%,较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审定通过了8个农作物新品种,推荐主推品种31个,良种覆盖率达到96.7%。全省累计建设农作物制繁种基地3.71万公顷,农作物良种商品率达到11%。推广牦牛种公牛9700头、绵山羊种公羊1.6万只,引进优质良种奶牛2000头。

2016年,省农牧厅总结梳理了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若干重点工作,明确了20项具体措施,分解细化了36项改革任务。8项“国字号”、“省字号”改革和5项厅自主改革向纵深推进。

目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覆盖24个主要农业县,确权面积占全省农村承包耕地面积的95%;在湟中县全面推进的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进入收尾阶段;农牧业保险制度已扩大到5个县,并调整完善了农业三项补贴政策等。

编辑:李敏杰

01 02

关键词:农牧业 推进 全省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