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天价彩礼易造成婚姻破裂 甚至产生纠纷引发血案

2016年12月27日 15:54 | 作者: 赵丽 | 来源:法制日报
分享到: 

从2000年开始,婚姻消费可谓飞涨。彩礼金额较大,容易引起婚姻的变化甚至破裂,并产生一系列纠纷,甚至上升为犯罪。

婚姻法规定“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但多数人并不了解这一法律规定。法律是否应规定彩礼金额,仍存争议。不过,研究者认为,基层治理有助逐渐摈弃旧风俗、树立新风尚

□ 本报记者 赵丽

“脱贫不易,小康更难;喜结良缘,毁于一旦”。

这是一段民间顺口溜,却反映了农村“天价彩礼”已成为贫困地区奔小康路上的一只“拦路虎”。少则十几万元、多则二三十万元的彩礼,让贫困家庭一筹莫展,许多小康家庭甚至因一桩婚事返贫。

社会各界对“天价彩礼”关注已久,却难觅解决良策。按照传统观念,结婚彩礼既是风俗习惯,也是家庭事务。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至少从表面上看,彩礼再高也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外人似乎很难介入。

不过,近期,国家卫生计生委、民政部等11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十三五”期间深入推进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的意见》,明确提出倡导婚事简办,反对包办婚姻、违法早婚、大操大办和借婚姻索取财物。

结婚成本急剧上升

彩礼制度源远流长。在远古氏族时代,男女双方欲结合为配偶,需要由男方赠送给女方两张鹿皮作为礼物。故有“伏羲氏制嫁娶,以俪皮为礼”,这可以算是彩礼的原形了。

到了20世纪50年代初,当时的彩礼以生活或生产物品为主,在实用方面比较讲究,不仅包括烟、酒、茶、糖,还包括衣料、被褥之类,脸盆、热水壶等也在其中。家庭条件特别好的也有送现金和首饰的。

现在,彩礼在整个婚姻支出中占有重大比例。武汉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刘燕舞曾对上世纪70年代以来的彩礼变化进行过梳理。上世纪70年代到上世纪80年代,结婚对大部分农村家庭来说算不上是负担。到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婚姻消费开始上涨,数额相当于一个农村劳动力年毛收入的三四倍,也就是说,一个劳动力不吃不喝,需要劳动三四年才能结得起婚。

从2000年开始,婚姻消费可谓飞涨,彩礼数额几乎需要一个劳动力不吃不喝劳作4年至7年才能负担得起。如果考虑建房等硬性条件的消费支出,那么将意味着一个劳动力需要劳作11年至16年才能负担得起。“这还是几年前的推算,如果放到现在,大概得要20年才付得清。”刘燕舞说。

西安交通大学的姜全保博士曾经对全国百村的光棍情况进行过调查,在他看来,彩礼飞涨的根源就是男多女少。他说,性别失衡对婚姻产生的最大影响就是结婚成本急剧上升。当稀缺的女性被分配到数量更多的男性中间,就会使男性形成竞争,男性为了增加结婚机会,就必须付出更多的经济代价。

此外,在走访中,一些女方家长向记者表达了这样的观点,父母抚养子女、成年子女赡养父母一直是家庭所具有的功能,也是法律规定的每个家庭成员应承担的责任。从利益的角度考虑,抚养与赡养实际上是一种投资与回报的关系。因此,彩礼被看成是对父母赡养费的一次性给付,给付彩礼后女儿和父母之间的赡养关系就此终结。

编辑:梁霄

01 02 03

关键词:彩礼 婚姻 结婚 破裂 农村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