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

八年援建四川,香港书写大爱

2016年12月29日 14:18 | 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 

近日,香港特区政府发表一份长达93页的援建工作完成报告,详细记录了香港支援2008年四川地震灾区重建的工作,同时又在港九各区设立援建成果展览,并通过不同平台播放纪录片。一时间,市民争相传阅,城中热议,又将人们的思绪带回彼时。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后,距离汶川2200余公里的香港特区毫不犹豫地伸出了援助之手。拨款过百亿元(港币,下同),亲赴灾区的义工近2000人次,创下香港参与境外灾区重建工作的新纪录。

2016年11月底,随着两条最艰巨、最富挑战性的公路项目全线通车,历时8年多的香港特区援建四川地震灾区工作,终于大功告成。特区政府发展局局长陈茂波感慨,香港对四川的全方位支援切切实实地惠及了数十万同胞,重建工作意义重大。

100亿港元与190个项目

“香港与四川因‘熊猫’结缘,十几年来缔结了深厚的友谊。在如此天灾面前,香港市民不可能袖手旁观。”特区政府发展局四川重建组副组长唐锡波说。

根据援建工作完成报告,香港特区政府先后3次获立法会拨款共计90亿元,注入特区“支援四川地震灾区重建工作信托基金”(信托基金),援建共183个项目;连同香港赛马会10亿元拨款援建7个项目以及其他民间的捐款,香港共投入超过100亿元支援四川灾区重建。

特区政府成立5个工作小组,由5个不同的决策局各自牵头,包括食物及卫生局、教育局、劳工及福利局、发展局等。唐锡波所带领的四川重建组便隶属于发展局工程小组,负责所有项目中涉及工程建造的部分,角色相当重要。

据唐锡波介绍,除去专职负责的几名决策人员,重建组内更多的是轮流从不同政府部门短期借调而来的“流动组员”,任期3个月至6个月不等。当年他自己尚未退休,在履行本身的公务政策工作时,更要兼顾这个重建组的统筹和规划。

被同事们戏称为“四川居民”的唐锡波,8年来赴川83次,平均每年10次,几乎跑遍了所有援建项目,加上去北京、深圳开会,他为四川重建工作前往内地近百次。其中最难忘的经历,是他于2008年10月第一次进入卧龙自然保护区的场景。

“省道303就像个大矿场,山石把公路完全掩盖,头顶有不时滑落的飞石。”唐锡波回忆说,由于省道303被彻底摧毁,重建组成员不得不绕道雅安、小金县、夹金山等进入卧龙,两天内往返约1000公里。卧龙区域内,道路尽毁,农地开裂,学校全部成了危房,居民也只能住在临时帐篷房中度日。“卧龙居民非常乐观,虽然面前艰难重重,但他们对生活的热情却丝毫没有减退,这股精神也感染了我们。”

卧龙自然保护区内生态自成一体,由发展局全权负责保护区内的所有重建项目,包括基建、医院、学校以及大熊猫舍等。因此,发展局四川重建组在第一时间集合了7名顶尖的香港及内地建筑师,成立“卧龙建筑专家团”,义务为卧龙神树坪“中华大熊猫苑”和都江堰大熊猫救护与疾病防控中心的建筑设计提供意见。

作为团员之一,香港中文大学教授、著名建筑师冯永基形容卧龙的破坏程度“可怕而恐怖”。他说,6名香港建筑师的工作,就是保证项目的工程设计意义符合大熊猫的需求,并为环境与生态找到最适宜的平衡点。

曾就读香港理工大学、任职过屋宇署署长、现为香港建造业议会执行总监的张孝威也是一名参与援建工作的义工。当年他的大学老师一声号召,20多名师兄弟立即组成“中华建设基金会”,义无反顾地奔赴北川,翻山越岭开展援建工作。他们的团队成员,包括建筑测量师、结构及土木工程师,甚至律师等。

据统计,8年多来,香港特区政府人员赴川工作622次,涉及1510人次,支援团体的义工赴川工作574次,涉及1391人次。有学者形容,这些人员来自各行各业,却怀抱着同样的热忱和爱心,一次次进入灾区,为重建工作出谋划策。

编辑:韩静

01 02 03

关键词:香港 项目 援建 工作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