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拯救鄱阳湖争议再起 15名院士专家曾"上书"反对

2017年01月03日 09:48 | 来源:新京报
分享到: 

枯水期更“枯”了

2016年12月15日,鄱阳湖正在枯水期内。湖面雾蒙蒙的,湖滩裸露着,一些越冬候鸟停在周边农民的藕田里寻找食物。水位下降时,一些来不及逃跑的鱼儿被渔民“斩秋湖”,个头不大,堆在岸边。

鄱阳湖是典型的季节性湖泊,“高水是湖、低水似河”。每当夏天丰水季节时,湖水漫滩,茫茫一片,湖区洪水泛滥、水涝频繁。秋冬枯水季节时,湖滩显露,湖面变小,蜿蜒一线,被人们称为“鄱阳沟”、“鄱阳河”。水位变化大,人畜感染机会多,血吸虫病流行。

因此,“全面控制”鄱阳湖的想法,早已酝酿多年。

翻开孙中山的《建国大纲》,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就已经在百年前的规划里。不过,孙中山的想法主要是在湖口建闸,蓄起水来把鄱阳湖搞成大运河,打通一条水上交通干线。

1983年第一次鄱阳湖科考之后,江西省提出了“全面控制”的工程思路,计划建起一个大坝,不仅能将长江洪水御于鄱阳湖之外,航运的要塞也可以打通,血吸虫病也能得到更好的源头控制。

2002年全国“两会”上,江西省代表团提交《关于要求开展鄱阳湖控制工程项目建议书加快立项进程的建议》的“一号提案”,主要内容是要建大坝蓄水,最低水位保持在吴淞高程(以吴淞口基准为标高原点的海平面基准)18米,洪水季节防长江来的洪水倒灌,同时发电、搞航运和水产养殖。

对这个提案,时任江西省副省长的胡振鹏连夜写了一份四千多字的反对意见交上去。他认为,18米的方案是不可接受的、灾难性的。鄱阳湖防洪警戒线是19米水位,这样鄱阳湖将变成一个失去自然涨落能力的人造水库,不仅水流减缓、污染负荷加重,很多沉水植被晒不着太阳也会死掉,生物多样性会遭受灭顶之灾。

“鄱阳湖是长江最重要的分蓄洪区,洪水季节‘关上门’也是很不负责任的。”2016年12月初,胡振鹏对记者表示。

编辑:梁霄

关键词:鄱阳湖 工程 长江 水位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