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画里有话 画里有话

农民迷摄影30多年被指不务正业 回应称精神富裕

2017年01月03日 15:45 |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分享到: 

2016年,陕西农民谢万清花在摄影上的时间明显比以前少了。年初他家被县上认定为贫困户。县上的帮扶干部说:老谢,你是咱陇县的名人,脱贫这事上你可得带个好头!11月,在按计划栽种完20亩核桃树经济林后,谢万清终于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12月中旬,以他为主人公的纪录片《老谢》入围2016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作为特邀嘉宾,61岁的谢万清第一次坐了飞机,还享受了在活动现场被参会者围着索要签名的“待遇”。广州归来,谢万清又匆匆赶回陇县:家里的一只母牛马上要生牛犊了,老婆身体也不好,得赶回去照管。

从西安回陇县的车上,谢万清向华商报记者感慨说,自己这一生都让西安知青给“害”了。是知青让自己对照相机着了迷,而且一迷就是三十多年。“你都不知道,摄影这活儿,就像抽大烟一样让人上瘾呢!”

和知青同劳动 迷上照相机

峰山村位于陕甘接壤处的陇县北部山区。这里最高海拔2300多米,常年平均气温低于12℃,不能种回茬庄稼。1955年,谢万清就出生在这里的一个普通农家。

1969年,当时初中未毕业的谢万清参加了劳动,跟着村里的一群青壮年修水库坝面。修坝面的劳力来自陇县各地,包括从西安等城市来的下乡知青。有知青带了一部“红梅”牌135单反照相机,劳动之余在工地上给大家拍照。从那时起,谢万清就对照相机着了迷。有好几次实在想摸摸知青的照相机,他就主动替知青干活,以换取背一会儿相机的机会。

那台照相机当时大概值一百多元人民币,而当时14岁的谢万清,在水库工地上干一天体力活,只能挣6分钱。

1970年,谢万清给自己制定了人生的第一个目标:好好劳动,挣工分买一台和知青手中一样的照相机。为此他开始玩命加班加点。起早贪黑就为了买一台照相机,当时很多人认为他脑子有问题。

1978年夏天,谢万清终于攒够了74元钱,从当时的陇县百货公司买回了自己人生的第一台相机。那一年,他23岁。

安桂芹是1980年嫁给谢万清的。她回忆说,刚结婚不久,就发现谢万清成天抱着照相机一个人发愣,她起初被吓了一跳,还以为谢万清真的脑子有问题。后来才知道谢万清是在发愁没有钱买胶卷,发愁当时农村没电,没法做暗室。

整个上世纪八十年代,谢万清一边在家种庄稼一边学习拍照片。西安知青当年教给他的东西很有限,他就步行20多公里到县文化馆求教,甚至坐班车到宝鸡,软缠硬磨请宝鸡一家商场相机柜台的售货员给他讲解照相知识。再后来他买了一本《摄影入门》,里面的许多字不认识,就去找小学老师帮忙。

村人的红白喜事、邻居的田间耕作,陇县的各种集市都成了谢万清的拍摄素材。别人卖了麦子的钱往往都是用来给家里添置家电,但他却大部分用来买胶卷。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暗房是搞胶片摄影必备条件,当时峰山村还没有通电。谢万清就用煤油灯做光源,用尿素和食用醋代替化学试剂冲洗照片。让县市文化馆许多专业人士惊奇的是,就在这样的条件下他竟然成功了,不时还有摄影作品被报刊采用。

编辑:梁霄

关键词:农村 摄影 富裕 精神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