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四川人去年吃掉近3亿只兔子 1/3靠“外来兔”

2017年01月06日 11:30 | 来源:四川日报
分享到: 

川兔供给不足 三分之一靠“外来兔”扎起

季节性因素是导致本轮兔肉涨价原因之一,四川省草科院研究员、国家兔产业体系岗位专家刘汉中分析:“最主要还是需求日益旺盛,供给相对不足。”

据中国畜牧业协会兔业分会统计,作为全国第一产兔大省,四川年产兔约2亿只、30万吨左右,占全国产量逾1/3,集中产自自贡、南充等地,多为散户小规模养殖,主要供本地消化。

省农业厅数据显示,作为消费大省,四川兔业发展不足,每年约15万吨、近亿只兔子需从省外引进。

巨大的市场缺口,吸引了不少省外兔商。在白家农贸市场,记者发现不少运兔子的卡车都挂着山东等地车牌。有山东临沂的兔商干脆在这里开起了批发店,自产自运,落地经营。

刘汉中介绍,国内兔子主产地还有山东、湖南、重庆等地,成都市面上的不少鲜兔头、兔肉,都来自这些地方。一位运兔子的司机告诉记者,兔子在山东的养殖基地宰杀、保鲜处理后就连夜送到成都。“洋兔头”也正挤进本土市场。“部分兔食店用起欧美进口的冷冻兔头。”刘汉中表示,欧美兔业规模大,当地人也不吃兔头,便低价出口中国。

肉兔站上“风口”可借鉴生猪扶持路径

省农业厅相关负责人分析,随着人们消费需求的升级,肉食消费从以猪肉为主向多元化转变。供给侧与需求侧的矛盾,成为兔肉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

变“一猪独大”为“六畜兴旺”,这正是四川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大着力方向,大力发展牛羊及家禽、家兔(含肉兔、獭兔和毛兔)等产业。肉兔作为四川特色,正站上“风口”,面临发展新机遇。“到2020年肉兔出栏达2.5亿只。”省农业厅相关负责人透露。

刘汉中认为,四川肉兔养殖总量虽大,但单个规模小、分布散,没有有影响力的品牌和规模化生产基地,“当务之急,在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培育产业规模。”

《四川省“十三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送审稿)》已明确,川中丘区聚焦优质禽兔发展集约化养殖,以宜宾、自贡、乐山、雅安、绵阳、广元、南充及周边市为主建设优质兔生产区域,重点发展规模化肉兔、长毛兔及獭兔养殖。省农业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大力加强我省自主培育的国审品种川白獭兔推广,打造品种品牌。“发展初期可借鉴生猪发展路径,政府主导并出台激励政策,在技术培训、特色保险、贷款等方面给予配套支持。”刘汉中建议,要建立市场应急机制,防止一哄而上或一兔难求等极端情况,警惕价格周期波动风险,保护生产积极性和产业良性发展。

编辑:梁霄

01 02

关键词:兔子 发展 兔肉 去年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