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7北京市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专题报道>要闻 要闻

京津冀三地政协搭建跨区域协商平台促“全面创新改革试验”

2017年01月09日 16:11 | 来源:北京日报
分享到: 

2。让创新要素自由“迁徙”

作为天津大学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负责人,全国政协委员袁希钢在联席会上大声疾呼:整合京津冀三地优势创新资源。

今年8月,河北省石家庄市循环化工园区近20家企业负责人来到袁希钢负责的实验室,围绕化工企业残留废水处理、精馏过程的节能与减排以及高附加值化学制品开发等多项技术改造升级项目达成了合作意向。

令袁希钢可惜的是,这一着力推进区域性生态环境治理的创新转化项目却一直囿于校企合作层面,迟迟不能获得更高层面的推进。“除天津大学,京津冀区域的清华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北京化工大学、河北工业大学等多所院校都有着相关优势科技资源。但在这一领域,目前却缺少京津冀层面协同创新支撑与服务平台,现有的合作零散、规模偏小,无法整合优势创新要素。”

京津冀无疑是全国科技创新资源和投入最密集的地区:这里聚集着全国1/4以上的国家重点院校,1/3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以上的两院院士,1/4的留学人员; 2015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全国15.5%,技术市场成交额占全国40.99%……

然而,令人扼腕的是,雄厚的科技资源禀赋并没有带来对应的创新驱动能力。京津冀虽然是全国高端科技资源和高层次人才最集中的区域,但2015年三地GDP合计69312.9亿元,只占全国的10.2%;而长三角地区GDP合计135502亿元,占全国的20.02%。

协同创新为何没有形成合力?

北京市政协在调研报告中分析认为,区域内资本、技术、产权、人才等创新要素流动性不足,市场壁垒仍然存在,统一要素市场建设滞后,资源统筹困难重重,严重影响了三地深入合作。

调研报告建议构建起统一的创新要素市场,使创新要素流动、集聚起来。搭建三地统一的投融资服务平台,逐步实现三地资本市场对接;建立三地人力资源共享及人才交流平台,设立人才星期天制度,实施三地之间职称评审结果的互认试点;建立科技资源共享机制及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三地的科研基础设施、科学数据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技资源。

天津市政协副主席陈永川还建议,联合实施科技资源共享工程,共同促进创新要素流动。整合集成三地成果转化服务机构或平台资源,搭建信息共享、标准统一的技术交易转化服务大平台,促进科技成果在区域内转移转化。围绕主导产业,把区域内前端基础研究、前沿研究, 中端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研发,后端应用研究、规模化生产整合串联起来,形成若干个完整的产业创新链条。


编辑:杨岚

关键词:创新 京津冀 跨区域协商平台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