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每逢佳节被催婚 媒体刊文:相亲,从情感到市场的躁动

2017年01月22日 08:52 | 作者:赵航 | 来源:工人日报
分享到: 

性格腼腆,但他还是被逼着陆陆续续相了几回亲,一些是家里安排,一些是熟人提亲。“到了该结婚的年龄,家里催得紧,熟人问得勤。”

高浩身高一米七五,微胖,从事车险理赔工作,收入尚可,家庭条件还行。他很早就在西安买了房,还有辆10万元左右的轿车。

自问条件还可以的他,提起自己的相亲经历,却直言“尴尬”。“第一次相亲,我竟碰上了小学同学,之前都没怎么说过话,现在却要坐在一起谈婚论嫁,‘尴尬癌’都要犯了;还有一次,老妈拉着我上人家里吃饭,一屋子人目光全在我身上打探,跟探照灯一样,我恨不得当场钻地缝里。”

“相亲过程中感觉自己就像货物,被人挑三拣四。对方先看你长相合不合眼,再看身体条件、学历、收入等条件,还得看有没有共同话题……”他坦言,自己曾被相亲对象嫌弃胖,然后默默去办了张健身卡。

“我这还不算惨的呢,公司有一同事,因被相亲对象嫌弃长得丑,然后去做了微整形。”他说:“相亲让每个人都成了有故事的人。”

临近春节,眼瞅着周围邻居孩子脱单,家里又给他安排了个相亲对象,他却怎么也不愿意去了。“这么多条条框框,爱情本身不应该是这样子,如果是,那真叫人怀疑人生。”高浩犯起了嘀咕。

面包与浪漫

北京某互联网公司业务主管王晓讴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伴侣,经过去年4次相亲的磨砺,终于在今年年初“俘获”了爱情。

28岁的她,早就意识到了嫁出去的紧迫性。

“周围闺蜜一个个都完成人生使命——结婚生子,我不能掉队。”

“脱单”路上,王晓讴选择了相亲。对此她有自己的理解,“家里安排的相亲对象至少条件差不多,而且能过家庭关;自由恋爱,相比风险要高。综合考虑,相亲效率更高。”

王晓讴把一路的相亲比作披荆斩棘、“打怪升级”。她说相亲让她遇了不同的人,看了不同的风景,有了更多的选择。

“婚姻的路上,总得寻寻觅觅,既得有爱情,又要面包,才会长久。”她坦言,自己相亲有两个前置条件不可动摇:一是北京人,二是要有房。

“我打小在北京长大,嫁外地人家里不同意,我也觉得找个本地人,至少能少些观念上的冲突。另外,房子能带给女人安全感。”

2016年春节,王晓讴的首次相亲就因为这严苛的条框无疾而终。在房子问题上没谈拢,对方希望结婚后租房生活,可是她迈不过“房子”这个坎。“我不想身在家乡却有漂泊的感觉。”

今年元旦,姑婆安排的一次相亲中,王晓讴终于遇到了合适的人——父母认可、彼此喜欢、北京户口、名下有房,俩人年初正式牵手。

编辑:梁霄

01 02 03

关键词:佳节 催婚 刊文 情感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