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北京最后挂历小店的30年起落:从整车买到少人问津

2017年02月20日 11:08 | 作者: 郭琳琳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客户大都是上岁数的老主顾

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挂历曾是春节送礼的一项必备佳品。到现在,很多老人还会到金大爷店里买挂历送人。金大爷印象较深的,是一位大学的退休教授,“他每年还在坚持到店里买挂历送人,多的时候能买四五十本,都是送人用。”

除了送人,很多老人自己也保留着每年换挂历的传统。

金大爷的“客户”都是老主顾,以前街坊邻居买,后来部分邻居搬家后,仍有人特意从远处过来买,“有些顾客特意从丰台、昌平等地过来,还有的老人,自己走不动了,就叫闺女开车来买。”

“前两年,还有一位86岁的大爷,特地从昌平打车过来,说要买挂历。他说房子一百多平方米,所以想买点大的挂历,我挺感动的。”

金大爷说,平时也见年轻人来买挂历,但也是为了送老人,“一些老人跟自己孩子说,‘你去金大爷那儿买两本挂历,我告诉你在哪儿,给你钱。’年轻人就来了。来了就跟我说是自己妈妈让买的,说,‘你这牡丹花特别好,我妈特喜欢,一样儿给我拿一本。’”

张女士便是这样的顾客,特意从朝阳区来到店里购买挂历,“听别人说这儿有挂历卖,过来看看。”

张女士想买带有“福”字吊牌的挂历早已售罄,而店里剩下的挂历日期字号又较小,张女士无奈放弃。张女士说买挂历就是为了送给家里老人,“自己没有挂挂历的习惯,但是家里老人要,就过来看看”。金大爷每年8月或者9月份就开始卖第二年的挂历,嘱咐张女士明年早点来买。

张女士犹豫的同时,店里还来了另外一对老夫妻,同样要购买“福”字吊牌挂历不得,最后选择了一本大小适中的时事类挂历,20块钱,外带一本5块钱的《鸡年运程》,一共25块钱。摘了挂历,金大爷用旁边的报纸麻利包好,套上一个塑料袋递给了老夫妻。

为了更好地服务老年顾客,金大爷在店门的玻璃上贴着一个写有自己电话的纸条,以防有人来买挂历的时候金大爷不在。“很多人打电话第一句就是‘我从昌平赶来的’,能怎么着,只能赶紧过来。”

金大爷认为,老人都有一个念想,每到过了一年,就琢磨该换个挂历了,“过年了,给我本挂历,都是这样。”很多老人家中也会挂纸质的日历,“一天过去了,‘嚓’一撕,那叫‘白扯’。”

此外,挂历给老人提供了一种信息需求。“台历上都写着,冬天是几九,夏天是几伏。还有看病吃什么药,今天宜干什么,很多老人会看。”

编辑:梁霄

关键词:挂历 大爷 ,金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