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人才保卫战:东北可否享受西部政策

2017年02月21日 09:11 | 来源: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 

如何为年轻人创造土壤

然而仅提高待遇还远远不够。

付强说,年轻人大多还是将事业作为人生的第一大事。有了事业,就抓住了年轻人的痛点和生活重点。他说,年轻人想有一番作为,并不是给的待遇高了就会驻足,而是要建立他们对发展的信心。

哈工大机器人集团副总裁、智慧工厂事业部总经理白相林介绍,哈工大为教师提供了创新创业岗,有别于教学岗、科研岗,该岗位旨在推动创新成果转化。

如何为年轻人在东北创造出一番适合创业的土壤?这个想法在东北的大环境下想落地成形并不容易。行政机构思维方式和处理问题的落后等,让许多创业者望而却步。

一些年轻人曾向付强抱怨,工商税务管卡压,办一个企业往往要拖上一个月。他们听说,在南方,政府在评估完项目后甚至会安排专人配合企业落地。

付强说,工研院的工作重点,就是为引进的人才做“项目经理”,帮助他们在黑龙江落地生根,做大做强。付强说,下一步,哈工大的计划是将本校的老师推到更多更大的平台上去,如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等。

与工研院和科工院让人才走进来的思路互为补充,哈工大机器人集团在用走出去的方式和人才打交道。

白相林介绍,“走出去”的步伐与东北的大环境有关。哈工大试图主动参与到企业淘汰过剩产值、改变经营模式的过程中,但发现一些企业的意愿并不强。不少企业说:“我们产值够了,还投入干吗?”

依托哈工大的科研力量,哈工大机器人集团积极“走出去”。他们将研发的“大脑”留在哈尔滨,但在深圳和其他地方甚至海外,建立了分支机构和子公司。白相林说,这是为了确保集团能吸引到全国各地的优秀人才,即使人才不愿意来东北,当地也有落脚点让他们为集团服务。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市长徐建国曾在科技部任职,他坦言,在七台河市当市长,他的落差可能是最大的。他说,在科技部负责了一段时间中西部开发,发现西部这两年发展很快,却没想到黑龙江的发展比较慢。

“人才不够怎么办?用新的观念来引才,我们可以到北大、清华去招一些有志于在贫困地区发展的硕士、博士。”徐建国说,近期七台河将和首都的一些高校展开专项人才引进沟通会。徐建国同时为七台河打起了广告:“我们七台河地方很小,但是我们的体育(很棒),全国有一半的短道速滑冠军出自七台河。”徐建国说,他们希望发展旅游体育文化产业,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与此同时,许多人也表示在吸引人才方面,希望能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东北某高校的一位负责人说,有些人才政策,东北得到的条件还不如西部。例如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根据教育部2016年发布的《关于做好2016年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人选推荐工作的通知》,项目特聘教授人选年龄要求为:截至2016年1月1日,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类人选不超过45周岁(1970年1月1日后出生),人文社会科学类人选不超过55周岁(1960年1月1日后出生)。其中,西部(含赣南、湘西、恩施等执行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地区)年龄放宽2岁至47周岁和57周岁。而东北地区则享受不到这样的政策。一名老师在46岁时选择离开他所在的高校,去了云南一所非985高校,因为云南高校承诺他,只要他在学校服务5年以上,就将他推荐为该校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而在哈工大,他永远都不会有这样的机会。

相比于前10年的流失大潮,付强感到这两年,人走得反而少了,甚至有回流的现象。不过就整体来看,留住人才还是他们面临的最难的问题。

编辑:梁霄

01 02

关键词:人才 保卫战 东北 西部 政策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