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没资质、假广告、诈骗 朋友圈招生暗藏“5个坑”

2017年02月23日 17:13 | 来源:北京晚报
分享到: 

培训机构擅定

“霸王条款”

比如预交全部课程费用或开课后不得退费等。有的培训主办方甚至连合同都不提供,只有口头协议,仅提供交费收据。

但这种霸王条款并不受法律保护。庞理鹏律师建议,消费者在缴费前需谨慎查看培训机构提供的签约合同,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经营者不得以格式合同、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或者减轻、免除其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

发布含有

虚假内容的广告

比如学员可提前参加重点中学面试,或师资力量是名校名师,或各种执业资格考试能“保过”,但实际上并非如此,报名者在花了大价钱之后才发现,这些承诺都是假的。

庞理鹏律师建议,双方在签订教育培训合同时,应就双方的权利义务进行明确约定,最好将培训机构的口头承诺写进合同,或将口头承诺或宣传内容进行书面备注。

此外从2016年9月1日起,国家工商总局公布的《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实施,规定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在自媒体发布广告均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因此无论是自发的还是转发的微信广告,包含虚假内容的均要承担责任。

借培训招生名义

售卖假冒产品

很多微信招生广告名义上招收会员培训,甚至号称免费学习,实际是利用培训向会员推销商品,比如减肥药、保健品等。但这些商品很有可能是未经批准生产或进口的,属于假冒产品。

庞理鹏律师建议,在参与培训项目时,如遇到与招生广告不符的收费,就需要多加注意,如认为其推销的产品名不副实,甚至为假冒产品,可先自行留存证据并及时报警。

编辑:梁霄

关键词:资质 广告 诈骗 朋友圈

更多

更多